首页 百科

地道老——川菜油炸羊尾,泸州现在会做的不多了

时间: 2024-12-20 10:01:52

四川这个地方如果非要拿一个可以达成共识的东西出来,就是大多数四川人会吃会做,不管川菜的历史有多久远,起码从清代到民国,川菜形成了自己的独有风格,如果仅仅用麻辣鲜香来做比喻,或者以为川菜只是又麻又辣,其实是对川菜的一种误解。

川菜三派的划分,是在已有定论的上河帮,小河帮,下河帮的基础上,规范化完整表述为:上河帮川菜即以川西成都、乐山为中心地区的蓉派川菜; 小河帮川菜即以川南自贡为中心的盐帮菜, 同时包括宜宾菜、泸州菜和内江菜 ;下河帮川菜即以重庆江湖菜、万州大碗菜为代表的重庆菜。三者共同组成川菜三大主流地方风味流派分支菜系,代表川菜发展最高艺术水平。

这其中作为大河帮小河味道的泸州菜其实是博采众家之长,也有自己独到的特色。泸州菜未必能代表川南,或者什么流派,但是把泸州菜排除掉那是不科学的。我觉得泸州人不必要骄傲自满,当然我们也没有那种恶习,吃这个东西,除了味道还有情绪,记忆往往把美味放大,今天年轻一辈的泸州人虽然物质比父辈们丰富,但是不客气的说,很多人没有吃到过正宗的泸州菜,老泸州菜正在慢慢被人遗忘。

其实遗忘的原因无法有几点:一是社会发展,不能与时俱进,有的方式方法确实略显老套;二是匠人精神的缺失,食客对味道的灵敏度和追求在变化,快节奏的今天,让很多应该慢工出细活的菜品,吃得人不愿意等,做得人也就索然无味了。三是学的时候缩短,速成比科班更重要,大家不愿意下功夫,半吊子也赶鸭子上架,反正追求短平快,就这样让泸州味道越来越大同小异,不再精彩。

今天有一部分人愿意回归一种慢生活的年代,自然让一些还怀揣着好手艺的人可以施展身手,所谓高手在民间,也是不得已的事情。江阳沽酒客不会做菜,但是总希望有人把传统保留下来,市场总是有的,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道川菜里的冷菜甜品,也是老泸州人对正宗泸州的记忆“糖粘羊尾”。

据说在清朝中期四川厨师研究的,是因为那个时候四川是内陆盆地,没有海鲜类,正好在家畜身上研究菜品,“糖粘羊尾”,在90年代以后,就慢慢的消失在大家的饭桌上了,因为它有对身体有很多不健康的因素。

“糖粘羊尾”是老川菜,泸州老厨师没有不会的,也叫“挂霜羊尾”、“炸羊尾”。菜名为“羊尾”,实则没有羊尾,我们四川人很有趣的地方就是,川菜不能仅从菜名去望文生义。比如炒凤尾,并没有凤凰的尾巴,实则为清炒莴笋尖;鱼香肉丝,并没有用到鱼,实则为鱼香味型的炒肉丝;开水白菜,并不是烧锅开水煮白菜,实则是顶级高汤煮白菜;水煮肉片,并不是清淡的白开水煮肉片,实则是香辣的热油淋肉片;鸳鸯火锅,并不是烫鸳鸯肉的火锅,实则是指红汤、白汤共一锅的双味火锅,最厉害的是夫妻肺片,当然不是两口子肺片了。这充分说明川菜的文化底蕴相当深厚,才会有如此独到意境的菜名。

“糖粘羊尾”,只是说菜品做出来其形状和羊尾巴很像而已,是一种形象的借喻说法。这道菜今天的一些餐厅很难看到,不过泸州农村传统九大碗田席里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品,严格的说是属于干碟里的一个冷吃菜,是老人小孩在筵席上包“杂包”的必包品种。

一般的厨师制作“糖粘羊尾”,选用的原料是肥猪肉、淀粉、鸡蛋、白砂糖。其做法是先将肥猪肉煮熟后捞起冷却,切成手指条,挂全蛋糊放入油锅炸,最后将炸好的原料挂糖霜。其实用肥膘肉不是最佳的选料,上等的羊尾要选用猪边油,也叫猪板油。

“糖粘羊尾”菜品的一个最大特点在于“入口化渣”,只有用猪边油制作的羊尾才能达到入口化渣的成菜效果。肥膘肉也好、猪边油也好,在挂糊炸制的过程中,其实是内部猪脂肪受热熔化的过程,相当于是在炼猪油,但是这个猪油又被包裹在蛋糊里不能渗透出来。

从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知道,根据平时的熬肉和熬油的经验,肉熬油后其油渣较多其绵老,边油熬油后其油渣少而细嫩,平时吃一些边油油渣也有入口化渣的口感。因此,在选主料上应以边油为佳,肥膘肉次之。另外传统的炸羊尾的淀粉糊是采用全蛋、淀粉、水三者的混合。而且是直接把全蛋打散就与水、淀粉一起和匀。炸出来的半成品色泽金黄、表皮酥脆。

吃这道菜的时候,可配一个酸辣黄瓜一起,这样可以调和因吃了羊尾而感觉油腻,(热量,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偏高等等,建议少吃)成菜结果,内金黄,外白如玉,形如羊尾,甜味适中滋润,这道菜对泸州人特别是老泸州人都是一段过去的记忆。

今天泸州的老菜你们还能记起多少呢?芙蓉鸡片,附骨鸡、甜黄菜、桂花饭、烘蛋、豆瓣砣鱼、蘑芋烧鸭子、黄焖江团、红苕杂烩、干烧水密子等还有哪些泸州菜让你记忆犹新呢?欢迎各位泸州的吃货们来补充。

猜你喜欢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