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

为什么会有性?

时间: 2024-01-12 20:37:54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性的产生和演化过程,也许对人们认识性有帮助。

根据进化理论,生物的性特征是在生物进化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在地球上,最初的生物并没有雌雄之分,包括现在的一些低级生物也没有性别特征,它们的繁衍为无性或单性繁殖。对于单细胞生物,它们的繁衍过程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两个变成四个,只要有足够的养分和适宜的环境条件,这种分裂会无限进行下去。

性最初应该表现为异体细胞的融合,因异体细胞融合而产生遗传信息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是盲目性的,而是为了达成对环境更好的适应性,其中隐含着复杂的作用力关联形式。在随后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这种异体结合的方式不断得到完善,逐渐发展为具有雌雄特征的个体,演化为今天我们所熟悉的雌雄两性。当然,这中间的许多细节还有待研究。

观察一下一些以初级生命形式存在的生物,或许有助于对性这种现象产生的研究和认识。地球上有一些被称为原生动物的生物,它们非常小,一般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这种生物具有动植物两重属性,它们主要生活在水体或生物的机体里,依靠水或机体内的养分生存。有些原生生物的繁衍方式非常奇特,这种微小的生物个体并无明显的性别特征,但它们可以通过异体的配对来达到繁衍的目的。这些微小生物的个体在液体中游动,配对是通过不同个体的随机相遇,然后,这些异体配对后的个体又分裂出新的个体。同时,这种配对也并不是任意两个个体相遇都会产生结合,而是相互间存在着选择关系,尽管人们尚不清楚选择的机理和依据是什么。

所以,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推测,由于配对的目的是为了达到遗传信息的重新组合和传递,所以选择可以被认为有利于遗传信息的优化,以达到能够获得更好的适应环境的生物性状。

对于自然界的生物,它们的进化是多方面的,包括了器官组织、神经组织、运动组织等等。在这其中,性的出现是出于生物适应环境和发展的需要,它标志着生物的进化步入了一个更高级阶段,性的存在对于生物的进化有着明显不同的意义。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性就是不同性状个体之间的配对,性最初的表现和特征就是异体细胞的相互融合,通过融合达到遗传信息的重新组合和优化,从而产生出新的个体。雌雄配对是不同个体之间生物信息的对比和交换,雌雄个体之间通过相互选择来达到物种优化的目的。生物的性别特征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步显现的,同时与性别有关的生理功能也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包括与性有关的器官和体内激素等。

在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受精方式是不一样的,许多植物是通过花粉传递达到受精目的的,植物的花一般都分为雌蕊和雄蕊,花粉借助某些昆虫、动物、或者风力进行传递;而低级的水栖动物(如鱼类),其成熟的精子与卵子直接排入水中,而使其在偶然的机会中相遇。对于大多数脊椎动物,它们都有寻找和选择交配对象的过程,交配是雄性精液进入雌性体内,从而使卵子受精,生物的受精方式与生存形态和进化程度有关。尽管各种生物交换遗传信息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性的本质作用是一样的,即通过不同个体的配对以获得更好遗传性状,这样有利于生物适应环境和物种的发展。

生物在不同的进化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生殖特性。一般地讲,低级生物可以在无性状态下繁殖,而高级生物在自然状态下不能进行无性繁殖。微生物通过细胞分裂来繁殖,植物可以通过扦插、嫁接成活,这些都属于无性繁殖。动物处于生物发展较高级的阶段,绝大多数动物具有雌雄之分,雌雄是不同的个体,各自在自然界完成它们的生长、成熟过程,在这之后,每个个体都需要去寻找它的另一半,雌雄个体通过交配和生育来履行繁衍后代的使命。

自然界中,动物的繁衍过程相对复杂。首先,一个个体能生存下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经受住恶劣环境的考验,气候的变化,疾病的袭扰,还要通过残酷的生存竞争的考验,之后才能取得传递后代的资格;其次,是雌雄个体之间相互选择和接受的问题,影响选择的因素很多,这种选择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自然优化,即通过性进行优胜劣汰。自然界中,一个个体能活下来并成功繁衍后代,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遗传学的角度看,血缘关系较远的雌雄个体结合对后代遗传特征的形成较为有利,而近血缘容易导致遗传缺陷的产生。每个个体都有记录其生命特征的遗传分子序列,雌雄个体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也就是不同遗传信息的相互融合,从而产生具有新的生命内容的生物分子序列。在这个过程中,血缘关系较远的个体之间具有更好的互补性,有利于避免遗传缺陷的出现,雌雄两性存在的意义也就表现在进化的作用上,这种方式与生物原始无性繁衍方式相比更有利于生命的进化。

猜你喜欢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