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岛旅游攻略 「云中鹤」
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东北方,东海岸距冰岛320公里,西海岸距加拿大最近处仅26公里,最北端距北极极点不到800公里,约4/5的地区在北极圈内。格陵兰面积21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面积大于澳大利亚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小于格陵兰岛的陆地称为岛屿),首府努克,人口不到8万,大部分常住居民为爱斯基摩人。
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大约在4000年前就从加拿大北部到此定居。到了公元982年,移居冰岛的挪威人发现了格陵兰岛,1261年格陵兰岛成为挪威的殖民地。1380年,丹麦和挪威组成联盟王国,共管格陵兰岛。两国1841年分治后,格陵兰岛成为丹麦殖民地,挪威与之争执多年,最终在1933年,海牙国际法庭判格陵兰岛归属丹麦。二战德国占领丹麦期间,格陵兰受美国保护,1945年格陵兰回归丹麦。
格陵兰是丹麦的自治领地,虽然归属丹麦,却有自己的议会和政府,享有高度的内政自治权,包括行政权、司法权(除了部分外交事务)。所以,丹麦仍然是面积只有4万平方公里的欧洲小国,格陵兰只是它的属国,就像古代越南和中国的关系。
我们从冰岛飞来,飞机降落在格陵兰岛西岸的伊卢利萨特。接我们的导游是一个漂亮的三十多岁的中国女孩。交谈得知,她是四川成都人,10年前,与来单位工作的格陵兰工程师相识相恋,最后结婚,生了一个女儿,随丈夫来到格陵兰,目前是全岛唯一一个常住中国人。她做导游是兼职,因为我们坚持要华人导游,所以旅行社找到了她。我挺佩服旅行社的业务能力。
偌大的格陵兰岛,却只有区区8万人口,地广人稀,分散在周边海岸三十几个定居点上。其中有三个比较大的都在岛南的西侧,一个是15000人的首府努克,一个是我们将要游览的伊卢利萨特,还有一个位于两者之间叫西西缪特,后两个定居点的居民都不到5000人,其余的每个定居点上只有几十人到一二百人。
左面是丹麦国旗,右面是格陵兰自治政府旗
格陵兰旗是一位原住民设计的,红白两色,被圆和矩形分割成4个元素,分别代表冰盖、海洋、冰山、太阳,于1985年6月21日启用
伊卢利萨特早年曾是一个只有二百多爱斯基摩人的定居点,在1741年,一个丹麦传教士在这建起一座教堂,同年,另一个叫雅各布.塞韦林的殖民者又建立起一个贸易站(所以这里也叫雅各布港),慢慢发展至今有了几千人。伊卢利萨特是游客游格陵兰首选的旅游景区,主要是它位于北极圈里300公里。这里有美丽的冰川、冰山和冰海湾,2004年入选了联合国自然遗产,2008年又在这里召开了首届北冰洋会议。
伊卢利萨特小的可怜,餐厅、咖啡馆、邮局、商店和游客中心基本都集中在唯一的十字路口附近,一个小时就能转完,我们又到周边的码头、博物馆、教堂、公园和纪念碑看了看,最后钻进一家超市。超市里品种挺全,因为这里除了海产品什么都不产,物资全部靠外运,所以价格奇贵,尤其是水果蔬菜,一条黄瓜要将近30元人民币。
这里的蚊子特别多,尤其是晴天,人一出门,立刻就有一大群蚊子飞过来盘在你头上,像随从似的跟着你走,幸亏来之前做了功课,女儿在网上给我们每人买了一个像养蜂人带的那种网头罩。
小镇上的彩色房屋
主要是应对冬季白茫茫的冰天雪地
都是木板房
小镇唯一十字路口的一角
在海上看小镇
博物馆展示的当地历史遗留的老物件,这是压榨鲸鱼油的机械
鲸鱼骨
过去土著人居住的老屋子
停泊在港湾里的游轮
邮轮上的游客每天坐小船上岸进小镇
海边的老教堂
是小镇的旅游打卡地
小镇的港口和码头
私人船艇码头
小镇最长的一条路是通往2.8公里外的飞机场。这里可以没有私家车,但是一定要有私家艇
医院
垃圾处理厂
我在酒店阳台上看到的小镇一隅
格陵兰岛和冰岛的中文译名很有意思,冰岛(Iceland)是意译,而格陵兰岛(Greenland)却是音译,如果是意译,应该叫做“绿岛”。而实际上,格林兰岛除了最南端夏天有一点点绿以外,全岛常年都是个冰雪世界。岛中央被广大厚实的冰盖所覆盖(冰川覆盖面积大于5万平方公里的叫做冰盖,否则叫冰原),平均厚度2300米,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了全岛面积的84%,规模之大仅次于南极洲。格陵兰岛周边是坚硬的寒武纪岩石构成的高原,而中部冰盖的岩底却在海平面之下,整个岛就像一个巨大的盛满冰淇淋的盘子。科学家说,如果这些“冰激淋”全部融化,世界海平面将上涨7米多。近年卫星观察显示,其融化速度已经开始加快。
伊卢利萨特有两个美丽的冰川,一个是离我们80公里远埃其米亚峡湾里的伊奇冰川,三公里宽近二百米高的冰舌直接伸向海里。冰川每天移动30米,是世界上移动最快的冰川之一,经常发生冰体崩落。当地人在冰川对岸的山坡上搭了一些小木屋,供游客过夜,以欣赏冰体崩落的壮观景象。另一个就是伊卢利萨特冰川,该冰川的特点是崩裂的冰体巨大,入海之后,移动缓慢,新崩落的冰体和飘在海上的冰山互相叠压,塞满整个海湾,所以这被称为伊卢利萨特冰海湾,入选了联合国自然遗产。冰川离我们酒店只有几公里远,我们沿着教科文组织指定的线路,登上旁边的赛摩米特山,观看了这堆在一起的冰山世界。
冰川断裂,滑入海水中形成大块冰山。格陵兰岛冰川极其活跃,每年产生2万多座冰山,体积大的长宽有几公里,高达几百米,与南极冰山相比毫不逊色。冰体断裂落海后,顺着寒流进入大西洋,漂向南方,最远可漂过北纬40°(与北京同纬度)。1912年4月14日,行处女航的泰坦尼克号巨轮所撞上的冰山,就是从格陵兰岛脱落下来的。
我们乘船去看伊奇冰川,船沿着海岸线走
海湾口停着欧洲来这旅游的邮轮
海上飘着许多断裂下来的冰山
美丽奇妙的冰山
几公里宽的巨大冰舌伸向海里(左边是导游娅娅)
浮冰上的海鸟
伊卢利萨特冰川就在小镇侧后的海湾里
我们直接走过去
断裂的冰山挤满了海湾
一路上的游客
我和夫人
我和娅娅
我们坐船去了附近最近的一个有80多人的爱斯基摩人定居点,总共只有二十几户,却分散在方圆2平方公里的地方。每家房屋不是很大,都是木板所建,屋内陈设比较现代。看着在家门口玩耍的黄皮肤儿童,真以为是到了中国农村。我们经过一个墓地,每个墓前都竖着基督十字架,摆着小花圈。中午在他们的小教堂吃饭,这里也兼做议事所和商品交换地。
说起来,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都是亚洲的蒙古人种,一样是从西伯利亚经白令海峡陆桥进入美洲,只不过爱斯基摩人比印第安人晚来了一万年。印第安人不认同这些晚来的黄种人,疯狂的阻挠、追杀。争斗的结果,爱斯基摩人被撵到了北极圈附近,逐渐适应了那里的环境,并坚强地生存了下来。最近网上有多名中外史学家考证,爱斯基摩人是从中国经两次大迁徙进入北极地区的,因为从他们的生活器物、饰品以及某些仪式中发现许多中国良渚文化(早于夏商时代)的痕迹。如此说来,爱斯基摩人还是咱们的老乡亲呢。
爱斯基摩人在美洲,主要分布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加拿大的北部和格陵兰岛。“爱斯基摩”是印第安语,意思为“吃生肉的人”。爱斯基摩人认为这是蔑称,他们自称是因纽特人,爱斯基摩语意为“真正的人”。格陵兰的居民称自己为因努伊特人,意思与“因纽特人”相同。
爱斯基摩人在过去几千年里没有外人来打扰,生活悠然缓慢,自由自在,没有货币、商品、文字,甚至连金属也极少见,是一种全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与新石器时代差不多。直到16世纪,西方的狩猎者才发现了他们。毛皮商人、捕鲸者、传教士接踵而至,带来了金钱和疾病,打破了爱斯基摩人经年久远的平静生活,也改变了他们的价值观。近百年间,爱斯基摩人从住雪窝、吃生肉几乎近似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了现代社会(没有经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现在儿童上学,大人上班,休息之余可以在家里听音乐,看电视,不可不谓是人类社会史上发展的一个奇葩。
爱斯基摩人定居点
定居点的儿童
路边向我打招呼的爱斯基摩妇女,像不像中国大妈
议事厅
接待游客的民宿
教堂内部。这里的爱斯基摩人信仰基督新教
当地人的墓地,都被基督教化了
我与港口的爱斯基摩工人
爱斯基摩人的定居点分散在漫长的无冰区海岸线上,定居点之间没有道路可通,夏季里水路和航空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冬季交通就要靠狗拉雪橇。
与大家所熟悉的阿拉斯加、哈士奇和萨摩耶三个犬种相比,当地的格陵兰犬是另一种品质优良的雪地犬。它的祖先很早就跟随爱斯基摩人到了格陵兰岛,用于狩猎和拉雪橇。它对主人忠诚,有极强的持久力和忍耐力。1750年,格陵兰犬首次参加世界犬展,观众更多的认为它是狼而不是犬。1911年12月,挪威人阿蒙森带领自己的4人探险团队,千辛万苦将南极点踏在脚下,他带领的97只格陵兰犬功不可没,其中有41只,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成了探险队员和其它犬只的食物。现在,为保证此犬的血统纯正,格陵兰已经禁止任何别的犬种上岛。
在伊卢利萨特,几乎家家都养十只左右的格陵兰犬。夏季无雪,主人把它们拴在镇子外面路两侧,一星期只喂两三次。我们从酒店步行去镇里,它们见到我们就会兴奋地摇头摆尾站起来,看着它们蓬乱的皮毛,让人觉得可爱又可怜。夜晚,我们经常被它们的叫声惊醒,不是“旺旺”地吠声,而是像狼一样扬起头来长声嘶嚎,凄厉瘮人,可能这是它们唯一保留下来的原始秉性,似乎在呼唤奔驰在远古荒原的祖先。
几十年前,这里还有北极熊、驯鹿,它们可以跟着主人去狩猎,现在只能拉雪橇,夏季无雪,就失业了
让人怜爱
还保持尊严的头犬,期盼主人的召唤
对远古祖先的呼唤
这里比冰岛纬度更高,白天更长,如不仔细分辨,每天太阳升起和落下,几乎是在同一个地方。
我们有一个旅游项目叫做午夜扬帆,就是半夜坐船去看漂浮的冰山。晚上10点多,天还很亮,我们从码头坐小艇出发,开了50多分钟就到了冰山密集区。一座座千姿百态的冰山伟岸耸立在海上,闪烁着庄严冷艳的光芒。小船像一个朝圣者穿行在诸神之间。逐渐变暗的午夜阳光给冰山涂上了一层粉红色,让威严冷峻的冰山透出几许暖意。船长关掉了发动机,让船自由地飘在海上。周围静静的,只听到船体和海水轻微的碰撞声。船长为我们每人倒上了一杯马提尼酒,我看表,正好是午夜12点。船长向我们敬酒,我和晓明也互敬能看到这人间绝色。
待我们返回酒店洗漱已是凌晨一点多,正要睡觉,看外面已经晨光曦微,太阳正在升起。
我们在伊卢利萨特游览了4天,继续向南飞往努克。
晚上10点,在码头准备登船,去看午夜阳光下的冰山
耸立在海上的冰山
耸立在海上的冰山
耸立在海上的冰山
冰山闪烁着庄严冷艳的光芒
暮光为冰山披上了一件绯裳,让它温柔了许多
半夜十二点的太阳
格陵兰首府努克在岛的西南海边,城市的名字用当地语意为海岬,因为位于格陵兰西岸戈特霍布海峡口,人们也叫他戈特霍布。
我们拜访了导游娅娅家,见到了他们全家人。格陵兰的爱斯基摩人身体里多少流着一些北欧移民的血液,娅娅的公公就是爱斯基摩人,而婆婆却是一个漂亮的丹麦人。因而,她的老公长得团团脸,大眼睛,白皮肤,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我真以为他就是一个中国人,只是仔细才能看出他有灰蓝色的眼瞳。现在老两口已退休在家,娅娅的女儿活泼可爱。
告别她的家人,由娅娅老公开自己的车带我们游览城市。
努克依山傍海,人口不到2万,但是占地广大,给人感觉整洁、干净,许多新建的公共建筑时尚漂亮。我们参观了艺术馆、文化中心、国家博物馆、汉斯•埃格德教堂和古老的努克大教堂。
圣诞老人原本是北欧神话人物,后被基督教吸纳,于是就多了个圣徒的身份,风靡世界。现在北欧多个国家和加拿大来争夺圣诞老人的故乡。第40届世界圣诞老人大会主席弗莱明宣布,“这是事实,他(圣诞老人)来自格陵兰岛。”海边有一个绿色大邮筒,专为接收世界各地给圣诞老人的来信,旁边有着红色的维多利亚风格的木屋,这便是圣诞老人的驿站,里面有游客中心和圣诞老人办公室。.
努克有一所大学。这里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用语大多为格陵兰语,学生也学习丹麦语,因为长大后会前往丹麦进修。
娅娅的老公是个照相高手,常有作品在杂志上发表,他带我们到一些好的位置来拍摄城市。努克属于寒带苔原气候,终究在北极圈南250公里,白天最高温度也能达到10度左右,能看到不多的矮树和青草,感觉颜色单调。浪漫的努克居民把自己的房屋装点的五颜六色,在高空看,像是一朵朵小花点缀大地,象征着更加绚丽多彩的城市生机。
结束了努克的游览,我们乘小飞机飞往康克鲁斯瓦格机场。机场在格林兰岛南部腹地,最早是1941年美军占领期间修建的一个空军基地,是岛上目前唯一可供大型客机起降的机场,1992年移交给格林兰政府。
我们在这换乘国际航班返回哥本哈根。因为过去来过哥本哈根,我们转机停留一天,补看了一些景点,然后飞回北京。
多彩的城市
多彩的城市
多彩的城市
多彩的城市
多彩的城市
多彩的城市
美丽的海湾
远处的山叫塞尔米齐亚克山,高1210米,在努克的全景图中经常作为背景出现
居民屋
居民屋
这是最新建的一所十年制学校(小学+初中)
超市门外
假日海边
努克大教堂
正式名称是“我们的救世主教堂”,是一座路德宗的木质建筑,建于1849年,是当地最显眼的地标。国庆期间,很多人会簇拥来到这里欢庆
1721年,丹麦-挪威传教士汉斯•埃格德在格陵兰建立了第一个传教点,此后,格陵兰就成了丹麦的殖民地
雕塑,海洋母亲
水边的木屋是爱斯基摩人博物馆
爱斯基摩人过去捕鲸的小独木舟,外面包了一层海豹皮,现在水上体育皮划艇的样子就是模仿它
康克鲁斯瓦格机场
周边只有500居民,没什么景点。因为冻土层变浅,机场维修成本巨大,格陵兰政府已经准备放弃,另建两个新机场
再见了,格陵兰
格陵兰游补记:
格陵兰西北处有一个50年前修建叫“格陵兰世纪营”的美军核弹基地,是冷战时期美国“冰虫计划”的一部分,从格林兰到俄罗斯的直线距离只有2000多公里,但最后由于冰层移动速度过快,被迫放弃该项目。美国历史上一直想购买格陵兰,特朗普曾私下向丹麦询问购买格陵兰的价格。另外,格陵兰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金属矿产,终因地质复杂,开采成本过高而无人问津。最近受格林兰邀请,中国公司多次申请开发格陵兰均被丹麦政府拒绝,也许等到格陵兰完全独立以后,会向中国打开大门。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