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 旅游景点

官门山景点介绍 走进体验大自然

时间: 2024-04-24 22:30:12

我们来神农架旅游购买的是联票,包括六个景区:神农顶、大九湖、神农坛、天生桥、官门山、天燕景区。官门山距神农坛较近,所以,五月二十四日我们游完了神农坛,就来到了官门山景区。

官门山位于神农架木鱼镇外,209国道旁。是神农架的生态大观园,是一个集生态、动植物、人文、科考等多方面的旅游胜地,也是神农架打造的三大绝版景区(官门山、大九湖、神农顶)之一。

官门山原称关门山,因位于大、小神农架之间石槽河峡谷地带,两面山体似一扇门合着,所以称关门山。据说,后来变为旅游景区后雅化称官门山。


官门山入口处,利用最原始生态的景观雕塑容貌,以最好的形式反映官山门最本质的特点。即:生态、原始。大门雕塑《母爱》,以一对野人母子相拥亲吻为主题表现大爱无疆,体现人与野人和谐共处,整个主题雕塑与背后幽深的山谷融为一体。

景区由两条道路一条河流贯穿始终,石槽河两侧山峰林立,林木葱郁、遮天蔽日,河内流水潺潺、终年不断,全长8Km。自驾进景区游玩比较方便,或者跟团坐旅游大巴,步行基本无法实现。主要是路程长,景点多且较分散。

我们上午十点多进景区,下午一点多离开景区,三个多小时,只能做到快速游览,如果慢速游览用两天时间也不为过,主要是里面的内容太多了。

作为神农架打造的三大绝版景区之一,官门山物种丰富,山险林奇,山水相映,环谷幽深,地质遗迹富集。最大的亮点是领略神农架“物种基因库”的最佳场所。

沿线有典型的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色的神农架群地质剖面、古老的叠层石、秀美的龙头寨、奇特的地下暗河等自然景观;

有生物多样性实林验室、自然生态博物馆、古清生茶园、民居、国际友谊园、中国交通林、中国自然保护区联盟林、名人名树区等人文景点9处;

景区建有龙头寨景区、动物园区、科研启智区、昭君亲水休闲区四个主要景点,自然博物馆,珍稀植物保护园两个主题园区。

官门山景区其实就是神农架的缩影,内容极为丰富,有野人造型的生态大门、尽纳奇珍的分子实验室、深不可测的地下暗河、临霜傲雪的腊梅园、争奇斗艳的杜鹃园、大鲵科考观赏园以及1000多种药材的神农药园等。

另外还有自然生态博物馆,涵盖地质、科考、人文、野人等内容及震撼人心的4D影院等枚不胜举,应接不暇,是休憩审美、科研启智、探险猎奇的理想场所。

我们主要游览了地下暗河,古老的叠层石,国际友谊园,熊猫、大鲵、蜜蜂等野生动物养殖基地,自然生态博物馆,地质构造展览馆,历史民俗博物馆等等。

官门山自然生态博物馆占地2.6公顷,总建筑面积13880平方米,由民俗展区、科考展区、地质展区、标本展区、综合服务区、中心广场构成。包括地质馆、生态馆、科考馆和民俗馆4个主题馆、1个野人洞、1个接待厅、1个学术报告厅和1个临时展厅组成。涵盖地质、科考、人文、野人和4D影院等。

地质内容丰富区少不了洞穴,这里有地下暗河。进到地下暗河入口,里面阴湿潮冷,听到哗哗的流水声,感觉水自天上来。感觉岩石下形成的这条地下暗河,滋养这片土地上的生命生生不息。当时因没有其他游人,觉得有点害怕,拍照后就赶紧返回地面。

地下暗河

叠层石在景区的道路两侧能看到很多,被地球挤压形成的叠层石,我仿佛可以看到了地球的年轮。

叠层石

叠层石

到大熊猫馆,看到大熊猫正在喝水,懒洋洋的,好像刚睡醒似的,好羡慕大熊猫的生活。睡觉——吃竹子——喝水基本就是它的生活写照。

大熊猫喝水

大熊猫喝完水了

到大鲵馆参观也挺害怕的,大鲵馆是用帆布搭建的馆,大鲵是养殖在地下的水箱内,据说,大鲵俗称娃娃鱼。由3.6亿年前古生代泥盆纪时期,水生鱼类演变而来,这个物种甚至要早于恐龙。国家二级保护物种。据说其叫声与小孩的哭声相似,所以,也称为“娃娃鱼”。在官门山有一条大鲵是老寿星,快130岁了,身上长满了斑斑点点。见下图。

在中蜂观赏区,看到崖壁上一只一只的小木屋就是蜜蜂的家了,这里的蜜蜂名字叫做“中华蜜蜂”,当地人称为“野蜜蜂”。据说它的蜂蜜很甜,比国内外其它的蜂蜜都甜。这儿中国的独有蜂种中蜂研究基地,岩石绝壁上挂满了蜂箱,我奇怪的是蜂箱怎么挂上去,蜂蜜又怎么取下来的呢

挂在崖壁上的蜂箱

这里还有记录神农架历史的民俗的博物馆,地质构造各类山石的展览馆,各种动植物标本展览馆等等,它们记录着神农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自然生态博物馆

科考馆

来官门山旅游,我最大的收获是:不仅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且能学到很多知识。官门山体现了神农架景区独特立意,不仅展示自然界之美,也很详细的讲解了自然科学知识,引导了游客的正确思路,也阻止了不着边际传说的蔓延。

官门山确实是神农架的缩影,集动物、植物、各种科学展馆为一体。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的同时,还可以放慢脚步,遨游知识的海洋,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

来官门山旅游,非常值得!


猜你喜欢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