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都昌从来没有一个村能开发这么多旅游景点 必去
赣东北武山余脉有一座突兀独立的石峰,峰下蜿蜒溪流和月牙形青塘环抱着一个古老的小山村一一宝湾村。行政区划属都昌县鸣山乡石峰村委会。宝湾村对于外人来说只是一个村名,一个普通的村名,一直也未有人深究,这个村为何取名"宝湾",我们出生成长在这里的人只知道山前屋后有许多别处没有的地貌和植被,而未与村名宝湾联系起来。
我一个生于斯长于斯,又在外飘了几十年的半文化人就比别人多了几分不安分,我熟悉这里的一山一石,了解这里的一草一木,再加上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囯积累下来的想法,我觉得我们宝湾村不是说说而己的宝湾村,不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名,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宝湾。
我们村姓陈,外人叫我村为陈宝湾,我的画斋就借此名为“陈宝湾”,其实我们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陈宝湾”!从山前屋后,山上山下,地表地下,山形地貌,河潭港池,无一不藏宝蕴秀。是一个极具旅游开发的宝地!
都昌鸣山陈宝湾极具旅游开发前景,接下来具体展开细说。陈宝湾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从山形地貌到地表植被,从历史传说到农耕田园,可以说一步一景,一季一新。
先说地形地貌,陈宝湾方圆大约0.6平方公里,其间峰、岭、丘、壑、川、洞、坑、潭、泉同在,玛瑙、石墨、煤矸、砾岩、碳酸钙石、石英齐全。你不信吧?在一个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小地方能有这么多地质成份,我也不信,但硬是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
除了地质地貌方面外,地面资源之丰富你肯定也不会信!在这方寸之地上除了生长着与附近周边地方同样的植物外,还有很多周边没有的植物,其中我可以叫得上名字的药材就多达几十种,是名不虚传的百草园!如:细辛、黄芪、麦冬(三种以上)夏部、乌药、百合⋯⋯除了药材之外,还有野樱桃,小山梨,幽兰,蕙兰、野迎春等花果。)
陈宝湾旅游开发构想
根据陈宝湾的旅游资源特点,景点设计可以分为:东线“石峰探奇”,包括“东国寺观光”、“玛瑙崖寻宝”、“龙潭探幽”、“山顶活水戏蝾螈”、“新坑寻古”、“石英岭找矿”、“竹林览秀”。西线“百草园识珍”、“曲水流韵浴”、“农家乐”、“民俗文化馆”。
石峰探奇
石峰是陈宝湾最高的一座山峰,系武山余脉。山势陡峭,怪石嶙峋。树木苍翠,整个山体构造奇特,地质复杂,地貌多变,具备很多看点。东国寺,在石峰峰顶有一处古建筑遗址,是东国寺原址,那里峰尖陡峭,几乎没有平面,也无水源,也许是僧人生活不便,于是就將东国寺往南下坡迁了100米左右,这里地势平缓,土壤丰厚,清泉长流,东国寺香火鼎盛,高近2米,直径近1米的大吊鐘,一敲响十里,后因战乱东国寺破败,其鐘也被运至山下做了丁峰小学的校鐘。近年乡坤筹资重修东国寺,新劈盘山公路,今天的东国寺恢复当年之盛,香客来自十里八乡。
玛瑙崖寻宝
石峰尖树木繁茂,遮天蔽日。但在接近峰顶处有几处祼露在外的石崖,最大的有三千平米以上,最小的也在一亩左右。石崖上除裂缝中偶尔长出几株刺柏外,几乎寸草不生。那为何称玛瑙崖的?这里的石头几千平米大块,但根本找不到半平米平面,石崖整个表面就一颗颗大小不一(大的鸡蛋大,小的弹子大)的石蛋镶嵌在上面,密密麻麻,每平米大概嵌入几十颗之多。
我们经常用砍刀敲打,硬硬的。这是什么东西,我一直好奇,直到八年前我认识了几位玩石爱好者,在交谈中引起了他们的好奇,于是我们一行六人,有的从九江,有的从县城出发,在我的引领下,攀爬到大奇石处,经他们鉴定,这些小石蛋小的是玛瑙石,经打磨得到确认。因为其中一块最大面积的石崖是座落在我家的山权内,我首先关心的是是否有开釆价值,如有价值我就发了。于是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察看分析,这些玩家们觉得开釆价值不大,但极具旅游价值,游客可以一个一个打磨,发现成色好的进行拍照,有一种慧眼识珠的感觉。这种地质是特别难得见到的!
高山探泉
从玛瑙崖沿着一条几乎水平的横路一直往南大约走200米就到了东国寺,东国寺门前右边山坎下有两口似通非通的水井,我们称双井。是东国寺僧人用来一口洗一口吃不相混的两个泉水井,一年四季清泉不断。水里生活着一种似虫非虫,似鱼非鱼的大约一寸长的小生物,背部皮肤棕黒色,肚皮呈曙红色,看上去像鲶鱼,但还长着四条腿,就不是魚了,其实就是一种国家保护动物“蝾螈”的一种。数量不多也就十来条!
再往南走过东国寺一直下坡走20米就到了龙潭。龙潭四周古木参天,面积大约60平米,深度不得而知。一年大旱,水库、山塘全部见底,为抗旱保苖,生产队组织抽水机到龙潭抽水,抽了几天几夜,龙潭没干,水也没流到山下,柴油烧了不少,田里滴水未见只好作罢。倒是在抽水时发现潭水中很多树木,当时就有水性好人后生拿绳索下水绑在树上,一齐动手拉起了很多木料,大的有一米见围,这些树是何时淹入龙潭?是什么树?问遍了当时村里老人,看遍了周边生长的林木,都不得而知。
从龙谭沿弯曲山道向西而下不到50米,就可发现路边山坎上一层一层像黑色墨块一样的岩层,用手一扒就掉下来几块层块很薄,不到一公分厚,就象一块一块薄饼干,只是四周不规则。
记得我们小时侯学校要练毛笔字,家里没墨,我和小朋友就结伴上山检这东西当墨用,我们管它叫石墨。用时在砚台里放些水,拿捡来的石墨磨成水墨,用毛笔蘸着写字。还真是那么回事,只是沒有墨汁那么黑。
百变地质馆
走过石墨地段继续向西下山,就在山口处有一座不高的山坡,我们小时侯经常在那放牛,牛吃草去了我们就在山顶上嬉戏,我们不时发现一块块大小不一,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点象铁匠炉里扒出来的煤碴,这里黑黑的那里白白的,有的地方象蜂窝,有的地方象玻璃,但又紧紧互相交合着。特别是那象玻璃的东西,全部是长成多边体,大大小小有横有竖长在一起,我们只知好看拿回家玩。后来上了中学,才知道那玻璃一样细透明几何体是水晶。这些水晶是哪里长的,是山底下有水晶矿还是什么原因我们至今尚未搞清。
在山阴坡有一处大坑,老人们称这叫新坑。坑是自北向南再转东的一个象簸箕一样的天坑,入口处有两三米宽,入口转弯下行十多米就变得有二十米宽,坑底到山坡垂直似壁,足有二十米髙。再进去就是一斜面,爬上斜面是一平面,大约200平米,再进就一直斜面直达山顶。其实这些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坑穴,分布在石峰尖七沟八坞各个地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除龙潭(可能是老坑)外,其余所有坑穴不管深浅,即使下很长时间的雨,坑里都没有一点积水。这些水渗透到哪里去了?山顶的双井很小,清泉四季长流,龙潭不大,连抽多日不见其枯。而这些坑却雨季都不积水。说到水,这里真的山美水奇。
陈宝湾村前村后四水相伴。人说三流并下合为“川”,这里村前溪边有渠,村后水上有水。门前大溪(港)是从30里外的武山发流而下,小北向南奔流至我村前来了一个90度大转弯,改由东向西而流去。这里春季时有山洪,时涨时退,春夏之交千里怒江一泻而去,酷暑炎天清流不断,而港底尽是大小不一的花岗岩石,被流水打磨保圆浑光滑,夏天村里小孩吃过中饭到太阳落山都泡在水里,不管怎样打闹翻腾,水里就是没有一点混浊。大人们劳动收工,在这淸澈的流水中泡个澡,一天疲劳顿消。村后一湾淸水,如月牙般隔开了村庄与村后的青山,形成了山下有塘,塘边是屋,屋边是塘,塘边是山的山水宜居宝地。
山的倒影,屋的倒影映在水中,经常出现鱼在树梢游,虾在屋顶戏的绝佳画面。每年夏秋,村前的百里渠道和村后山腰的七湾渠道渠水长流,那时 四水夹明镜(村庄)的美景令人陶醉!由于村后高山的遮挡,我们村庄比别处太阳要早落山一小时,所以每年夏季这里的温度比邻近村庄要低几度,再加上村前还有两个泉眼,酷暑热天这泉水总是冰冰凉凉的,我们叫这面积大约10平方米的泉眼叫“肚脐眼”潭,这里是我们小时候的“凉饮店”。这里是一个避暑的好去处!
骆驼山上百草园
陈宝湾三水夹明镜,鱼在树梢游。其实这如明镜般的像月牙儿的就在村后的一座形状很象一匹伏着的大骆驼的山脚下,也就是说这座骆驼山与陈宝湾村庄之间夹着一口塘,这塘东岸是村庄,西岸是骆驼山。就在塘坎上的山半腰,大约几亩面积,却生长着几百种不同的植物。各种不同的树木遮天避日,毛竹修长间杂在茂密的树丛之间,最大的属香樟,香樟就生長在塘坎上,铺天盖地的枝杈长的伸到塘中,遮盖了半边水面。最长寿的应是生长在陡峭的悬崖石缝中的一棵黄檀。在我还是毛头小子时就树就有这么大。
我家老屋就在塘边,后门一条石板路就通到塘边的码头。我在码头上戏水,总是看到对面悬崖上的这棵树,所以特别熟悉。今天我已走过甲子变成秃头老汉,这棵黄檀还是当年的模样一点都不显老,跟着时序的变化而枯荣。最浪漫的当然是那攀爬在大树之间自由伸展好老藤,它从这棵树延伸到那棵树,还用不着向谁招呼一声就爬上去了,本来爱好独一处棕树,也凑热闹似的挤进树林,努力在树下争着有限的阳光,真让人有点不可理解。再往上,树木变得矮小一些,什么野李,野樱桃,树莓,刺柘等密密匝匝凑在一起!春寒料峭的早春,野樱桃就红红的开了,接着是李树棒着束束小白花登场,反正各自都应显摆一番。只是在密匝的树底下生长着的草木们无可奈何地静静地过着安份的小日子,什么麦冬(多种)、夏部、细辛、黄芪、拧管花、苍术,百合等等几十种药材。
还有一些菌类,如木耳生长在这些因大挤了而死去的枯树上,还有“八担柴”,也是一种生长在枯树上的蘑菇,味道美极了,就是要烧八担柴才能做熟。还有一种大叶草木,生长很快,一年可长二米以上,其茎到秋天木质化而死去,茎内空空的,冬天我们砍来做号吹其音与长号声很相似,我们称它为号筒。其学名不得而知。还有金银花,小毛竹以及很多叫不上名字的花木,齐刷刷地挤在这不足几十亩的陡峭的山中,这几十亩之外,哪怕是共一座山其它处的植被这里明显不同。
精彩的传说和未解之谜
清顺治年间始祖陈宝宇来到此地,发现此处山环水绕,林茂草丰,觉得是一方灵秀之地,在这里定居必然安居乐业。于是就在一个背靠湾山,面临湾水,由靑山与活形成的一个东西包的水括符的中心奠基建村,取村名为陈宝湾。自开基至今已三百多年,这三百多年里,陈宝湾从弱到强,从盛转衰,自败变兴,今天全村人口二百二十二人,其中包括在杭州、上海、宁波、九江丶景德镇、湖口、都昌县城定居的在内。这兴衰变化着的村史是系着一串串故事形成的。
1、挖塘腌鳅。建村后先人决定再请风水先生测鉴一下整个发展规划,风水先生左看右瞧,登山探水,圈圈点点劳累了几天,心里觉得招待不满意,末了提出,应该在村前挖一口池塘,于是乎请来很多人动手开挖,一直挖掘了很久,一天挖出了一个活泉,泉水里鱼鳅不断涌出,地仙叫村人扛来石灰倒入泉眼,不久,泉枯鳅死,只剩一条尙活着的鳅还瞎了一只眼。后来我们村历史上出过一个非常厉害的人,可惜是个独眼龙。
2、龙脉骆驼山。我们村背后的一座独立的海拔大约百米的东西走向的骆驼山,横卧在村的西北面,既挡住了冬天北面的阴冷风,又挡住了夏天的烈日,是我们村的龙脉。山的西北面是大片的耕地,当时一是为了劳作方便,二是为了引清塘之水抗旱,老人们决定在山腰挖一条沟通向山北。当挖到10米深处,一石缝层中流出一股红色的液体——“血泉”后,才收工作罢。有老人说这是骆驼被挖得流血,伤了村里的龙脉,因为这沟与南山对流,冬天一股来自北方的阴风直扑村中,这样一来我们村兴盛繁衍之势开始败落。
3、霍乱之灾。清末民初,陈宝湾的分支阳斯畈遭遇一场灭顶之灾,近百人不到一个月只剩一家三口逃得快才得于幸免,其余全部死于这场瘟疫灾难。开始有人拉稀腹泻,慢慢二人三人,越来越多的人都感染了,在那年代,医疗救治落后根本毫无办法,一场瘟疫肆虐,一个个倒下,没倒下的人埋倒下的,门板鼓壁为棺,不到一个月只剩下一片废墟和阴森!幸好阳斯畈离宝湾村有一段距离,否则也难逃此劫,所以说,宝湾是一个福地!!!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