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雪豹、识别猛禽,科学家走进松山湖,用AI“翻越珠峰”
【来源: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园区动态】
“珠穆朗玛峰是全世界最高的地方,这里不只有冰川和风雪,更藏着惊人的生物多样性。”4月2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讲座在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开讲。
生态学博士、广东省科学院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胡慧建,以“科学家野外调查探秘珠穆朗玛峰”为题,结合多年野外科考经历与最新研究成果,为200多名学生代表带来一场跨越山河、深入自然的科学启迪之旅。
本次2025年松山湖绿美进校园活动为东莞市科普专项资助项目,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东莞市林业局指导,东莞市绿色低碳经济技术研究院主办,松山湖自然资源局、松山湖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局协办,旨在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进校园,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与生态意识。
讲座现场,胡慧建以通俗风趣、深入浅出的语言,将学生们熟悉的“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化身为生动的课堂。他指出,珠峰并非人们想象中的生命禁区,反而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包括雪豹、金钱豹、藏狐、旱獭等珍稀动物在内,超400种鸟类在此繁衍生息,其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远超预期。
“未来的世界,一个属于人工智能,一个属于生物。”胡慧建分享道,在当下的科研实践中,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野外生态调查。例如,通过红外相机搭配AI识别系统,可实现野生动物的远程识别与实时数据回传,科考人员不必24小时蹲守现场,也能“看见”雪豹经过镜头的那一刻。“这不是未来,是现在正在发生的科考革命。”他说。
除了硬核知识,讲座中也不乏生活趣味。如何5分钟内换好科考车辆轮胎、如何用食物“换来”高原狼的夜间守护……胡慧建以一线科考经历串联知识点,引发现场学生阵阵惊叹。
他还展示了大量由AI辅助拍摄与处理的野生动物图像资料,并讲述藏狐、野驴、急流蛙等动物如何在极端环境中进化出“伪装术”“抗寒术”与“自我调节术”,让同学们感受到生命的奇妙与坚韧。
在互动环节,学生们围绕生态多样性分布、热带动物迁徙等话题踊跃提问,胡慧建一一耐心解答。通过交流,学生们了解到,珠峰地区物种最集中的海拔高度并非越低越好,而是集中于3000米左右的生态过渡带,在此既可见喜温生物,也能观察到耐寒生物,是自然界“黄金腰线”的体现。
活动期间,东莞市林业局向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捐赠一批自然类图书,涵盖动植物百科、科考报告与生态地图等内容,助力学生从书本出发,拓宽生态认知。
在现场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上手触摸蜥蜴、蛇等生物,不仅学到了书本知识,更对大自然和科学研究产生了更深的兴趣与敬畏。
松山湖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一系列“绿美进校园”活动,让园区青少年在自然教育中涵养科学精神、生态情怀,争做绿美生态的参与者、推动者、守护者。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