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协同护航数字化转型,守护网络安全防线
随着5G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全面铺开,网络安全已从技术层面的议题跃升为关乎社会稳定、经济安全的核心命题。数字化转型浪潮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面临全新挑战,要求涵盖数据安全、算法治理、隐私保护等多个方面。在此背景下,上海市互联网业联合会在上海市委网信办的指导下,发起了2024年度“上海互联网业社会责任和社会公益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在活动中,共有12家企业入选特别贡献奖、37个案例入选优秀案例奖、7个案例入选“中华文化传承与交流”专项奖、7个案例入选“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专项奖、19个案例入选媒体社会责任与社会公益奖、31个案例入选优秀案例入围奖。
上海互联网业在网络安全行业规范发展、网络安全能力建设、网络安全意识宣传等方面主动作为,积极履行安全合规责任,多家企业展现出自身的责任担当。在网络安全行业规范发展方面,强化协会力量,提供相关指导和技术支持;在网络安全能力建设方面,通过制度、管理、技术等能力建设,加强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在网络安全意识宣传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教育项目,提升公众认知能力。
上海网安协会发布《企业网络安全合规指引》,法治化护航数字化转型
上海市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协会在守护网络安全方面起到牵头作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强化协会力量,提供技术支持。上海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网络安全法律研究中心与上海网安协会联合编纂《企业网络安全合规指引》,成为推动网络安全合规与服务发展的优秀项目。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发生,企业成为网络空间的重要参与者,其网络安全合规工作不仅关乎自身业务的安全与稳定,更关系到整个网络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合规指引》的发布引导更多企业积极应对网络安全合规挑战,提升自身合规水平,同时助力企业构建更加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推动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持续健康发展。
该项目通过案例深度剖析,提供全方位网络安全合规指引。针对政府、企业及个人,提出定制化合规建议,助力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助力构建数据安全与信息保护合规体系,有效识别并防范风险,守护企业网络安全的底线。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的今天,网络安全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网络安全合规指引》的发布,不仅为守牢安全底线提供了方法论,更通过明晰权责边界、创新技术工具、构建协同生态,推动网络安全治理从被动防御向主动赋能升级,用法治化护航数字化转型。
参与构建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上海网安协会发布《网络安全服务指南》
为应对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威胁,上海市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协会于2024年推出《上海市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协会网络安全服务指南》,旨在为社会各界提供一份系统、实用的网络安全服务参考手册。
该指南历时两月筹备,整合近百家会员单位的技术能力,覆盖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数据加密、安全审计等领域,细分二十个二级类目及上百项三级类目,构建起了垂直化、精细化的网络安全服务资源库。这一体系不仅涵盖了当前网络安全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还提供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推荐,为政府、企业、个人等社会各界提供了有力的网络安全支持。协会定期收集反馈意见,对指南进行修订和补充,保证指南的不断更新,致力于提供前沿、可靠的网络安全服务指南。
协会通过加强行业自律,制定网络安全行为规范,促进了会员单位之间的紧密合作与交流。在网络安全威胁泛化、技术碎片化的背景下,该指南通过系统化梳理与标准化建设,解决了市场需求与技术供给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种由行业协会主导的资源整合模式,为提升网络安全服务提供了新路径,对推动网络安全服务标准化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银发+青苗”,“测评能手”志愿服务温暖护航网络安全
上海市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组织“测评能手”志愿服务队,以“测评能手志愿心,友爱相守暖人心”为口号,开辟了一条技术赋能与社会关怀交融的志愿服务新路径。“测评能手”志愿者服务队与东方网东方社区信息苑合作,参与为民办实事项目“百万长者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行动”。志愿者们向社区老人普及安全知识,宣传反诈信息,将网络安全知识转化为适老化的科普竞赛。
“测评能手”志愿者服务队在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西一社区、奉贤区青村镇解放村村委会及外滩街道永胜社区等地,指导老人安全使用智能手机。通过生动的案例和通俗的讲解,帮助老人建立网络安全意识,消解技术鸿沟。
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意识,志愿服务队联合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推出上海未成年人网络文明主题宣传活动及十条倡议,在华东模范中学等校园开展“网络安全志愿行”系列活动。通过直播互动等形式,将“不轻信陌生链接”“保护个人信息”等安全准则植入日常。
“测评能手”志愿服务瞄准“一老一小”这两个数字时代的弱势群体需求,将专业的技术和知识转化为社会治理的温度。面对老年人遭遇的“数字鸿沟”与青少年面临的“网络陷阱”,志愿服务队从单向宣传转向参与落实,真正做到深入群众,为构建包容性数字社会提供了鲜活样本。
市信安协开展数字安全技能大赛,创新数字安全人才培养机制
2024年6月至9月,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组织开展了“2024年上海职工职业技能系列竞赛——数字安全技能大赛暨第二届浦东新区数字安全风险智慧管控技能竞赛”,联动知识竞答、技术比武与案例评选三大赛道,构建起覆盖公众科普、职业能力认证、产业创新的人才发展体系。通过竞赛的形式,引领广大从业者提升数字安全领域的技能和本领,旨在推动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升级、强化数字安全风险管控和提升数字安全治理能力。
活动吸引超万名市民参与知识竞赛,推动数字安全知识向社区渗透;技能赛道聚焦金融、医疗等关键行业,成功挖掘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数字安全技术人才;案例评选板块则涌现出许多创新方案,促进了行业内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探索与合作。
该项目创新了数字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并健全完善了行业人才认证体系,为行业企业输送了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梯队。利用平台优势,促进了数字安全领域各相关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打造数字安全领域的人才梯队和推动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项数字安全技能大赛填补了公众数字素养的短板,又打通了职业能力培养与产业需求间的断层,更以标杆案例牵引技术迭代。大赛在技术交流与合作之中,展示了最新技术趋势,树立了行业标杆,以“人才引擎”驱动城市数字安全治理现代化。
在上海市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协会、上海市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的几项网络安全践行与维护案例中,从宏观规则的制定到微观基层的落实,需要多方协同。有关部门制定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个人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三者缺一不可。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网络安全态势研判分析报告显示,目前,网络安全仍面对漏洞安全、网站安全、DDoS攻击、服务器恶意代码和主机安全、移动互联网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物联网安全、区块链应用监测、车联网安全、APT攻击活动等多方面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已经得到重视,但问题与挑战仍层出不穷,仍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持续注入,共同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构建清朗网络空间,有效抵御网络威胁,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为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方彦丹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