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典籍里可作面膜的一种植物
潮新闻客户端 姚桃娟
有一天下午高中同学约茶室喝茶,喝茶聊天中,我说“上午我在写白芷”,一个女同学马上接口说“白芷能美容”,好像她正在用一样。后来我私信问她,她说用白芷配几种中草药面膜敷脸,已经用了一年了。难怪这次看到她脸色白嫩嫩的,由内而外透着自然白净,而不是化妆出来的那种白。女同学天生貌美,身材保持得又好,现在看上去更显年轻优雅了。
翻阅《本草纲目》,果然,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中赫然记载着:“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 “面脂”即“面油”,相当于现在的“面膜”。真是太神奇了,老祖宗真是太有智慧了。
白芷,又名白茞,《本经》名“芳香”,《别录》名“泽芬”,读着《纲目》“白芷”条,书页和内心都弥漫着清芬芳香,感觉好极了。《纲目》中还引用王安石《字说》云:“茞香可以养鼻,又可养体,故茝字从臣,茞音怡,养也。”原来如此,白芷可以养鼻养体,它的价值我们现代人真的大大忽略了。《说文解字》更赞美这种小植物“生于下泽,芬芳与兰同德,故骚人以兰茞为咏,而本草有芳香、泽芬之名,古人谓之香白芷”。
诗句中的“兰茞“即指佩兰与白芷,佩兰茎叶有香气,白芷的根茎有香气;“骚人”后世泛指文人墨客,而这里当指《离骚》作者屈原。
2000多年前,屈原为楚国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联齐抗秦,可是忠而不见用,信而遭流放,行吟于沅湘流域。在《离骚》这首抒情长诗中他深情地吟唱:“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诗句中的“江离“即是花姿绰约的芍药,“辟芷“即为幽静芳香的白芷,而“秋兰”则是茎叶馨香的佩兰。屈原以白芷、佩兰、芍药这些香花美草喻指自己内在美好品德和出众才能。《离骚》的下文还写到:“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他担忧岁时变化 ,德能不修,兰芷不香,荃蕙为茅;时不我待,功名无成,香花美草成为他内在情怀的物化表达。屈原是个“香草控”,他还以兰汤为沐,在《九歌》中这样写道:“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浴兰汤”,即用佩兰作香汤来沐浴,我想,那滚烫的兰汤里一定也飘逸着白芷的草木清香。
草木的芳香确实是能疗愈一个人的心身的,屈原爱香花美草,恐怕也不仅仅是一种精神上的喻指。芳香疗法,或热汤沐浴,或熏洗,或作脂涂抹,自古而有之,植物的芳香作用于人体内外,有其特殊的抚慰作用,真的能沁人心脾,愉悦身心。香白芷以根、叶入药,在《本经》中即列为上品,并且首句就记载了白芷“可作面脂”的美容功能。
据《纲目》记载,白芷的根有一尺多长,粗细不等,白色。在二月、八月采根曝干。至于“修治”炮制,《纲目》记载了南朝时著名的药物学家雷敩所言:采来后,刮去土皮,细剉,以等分的黄精片,同蒸“一伏时”,晒干后去黄精,即可入药。中医中“一伏时” ,一般指一昼夜。而按李时珍所见,当时人们的普遍做法是采来根后,洗刮,截成一寸长短,再以石灰拌匀,晒收。这是因为白芷容易虫蛀,并且能让颜色变白,入药前还要微焙一下。
“白芷疗风通用,其气芳香,能通九窍,表汗不可缺也。”金元时名医东垣老人李杲这样“鉴定”白芷的功效。《纲目》中所附以白芷为君药的主治药方竟有三十三种之多。其中有一则记载:“用神白散,又名圣僧散,治时行一切伤寒,不问阴阳轻重,老少男女孕妇,皆可服之。用白芷一两,生甘草半两,姜三片,葱白三寸,枣一枚,豉五十粒,水二碗,煎服取汁,不汗再服。”读来对本草治病的疗效是那么镇定自信。
针对“小儿流涕”,“附方”用白芷末,葱白、捣成丸小豆大,用茶服下二十丸,再继续用白芷末、姜汁调和,涂太阳穴,吃热葱粥。“小儿身热”,则可用白芷煮汤,沐浴。“口齿气臭”,用香白芷七钱,为末,食后井水服一钱,也可含噙 、漱口……每读到这些主治、附方,内心里总会感叹、感激不已,一部本草著作记录了千百年来国人以寻常草木养生疗愈、防病治病的奇招秘方,百草治百病,一物降一物,勤劳聪明的“神农们“遍尝百草,以身试药,才掌握了百草防病治病的“密码”,或煎汁口服,或煮汤沐浴,或作膏涂抹,或炙烤灸之,种种方法,不同途径,对症施药,得其法而除病根,简直就是我们的“保护神”,然而我们现在又有多少人信之并用之呢?对“偏正头风”,《纲目》记载:“百药不治,一服便可,天下第一方也。”读来畅快至极,用的还是常见的白芷、川芎、甘草等本草,极其便捷。对“眉梭骨痛”“风热牙痛”“一切眼疾”“口齿气臭”“盗汗不止”,甚至脚气肿痛、大便风秘等等病症,500多年前李时珍一一记录了我们老祖宗的药方以及他亲自为我们开的药方,告知服法用法,而且每方都有出处溯源,拳拳医者仁心,天地可鉴。
为了让人们确信有效,《纲目》中记录了两则医案,其中一则是这样写的:“有个王定国,病风头痛,到都梁求明医杨介治之,连进三丸,即时病失。恳求其方,则用香白芷一味,洗晒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嚼一丸,以茶清或荆芥汤化下。遂命名都梁丸。”这经典的药方也能治伤风头痛,都很灵验。
合卷搁笔细想,我们这些所谓的读书人,识字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一日,家里夫君见我日孜孜矻矻于研读《纲目》,开玩笑地说,“你研究本草,那可以给人看病了。”我笑答,懂本草为养生,现在我还不能给别人看病,但我可以自己给自己看病,按《纲目》本草养生食疗准没错。“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古代读书人大多是懂医识药的,就是现在,一些山区老人尚知道用身边的草木来对付感冒鼻塞之类小病小痛。“身健康,心自在。”跟着《本草纲目》去学好本草,用好本草,以本草养生食疗,我们是能做到的。
想到白芷的种种用处,那天下午我们从外地回来,我就直接驱车来到菜场,在南北干货铺买了几两白芷,准备用来含噙漱口,清洁口腔,那比买来的口香糖高级多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