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海上门户”串联起欧亚大陆“经贸动脉”
“天津企业的裸眼3D屏幕和AI技术让我看到了合作的方向。”在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投资促进活动现场,阿联酋Sun管理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阿维纳什·杰戈提亚说,期待天津的智能制造企业走进中东和非洲市场。
4月9日至11日,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投资促进活动在天津举办。这是2025年上合峰会在天津的首场配套活动,近400名上合政商代表跨越山海,共同探寻可持续发展关键密码。
8个国家现场签约18个项目,金额总计47.95亿元。涵盖新能源、新材料、基础设施、汽车产业链等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抱团出海”到跨境物流大通道枢纽加速成型,从高科技协同创新到“服务出海”深度互融……作为此次活动的主办地,被称为京津冀“海上门户”的天津滨海新区依托优越的区位交通、港口资源和高能级开放平台,持续吸引上合组织国家企业加快落地布局,串联起欧亚大陆的“经贸动脉”。
上合携手“链”未来
上合组织发轫于中国,辐射于亚洲,是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新型区域性国际组织,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上合组织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如今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复杂演变等诸多挑战,我们要解决很多问题。”上合组织秘书处副秘书长索海尔·汗介绍,2024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发表的宣言指出,将继续维护和巩固开放、透明、公平、包容和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系,促进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保障公平市场准入等,“今天这些倡议更具现实意义”。
“上合组织成员国资源互补性强、市场空间广阔、深化投资合作的基础坚实,必须以更加开放、务实的姿态,把潜在的优势转化为发展实效。”索海尔·汗说。
数据显示,上合组织成立24年来,在经济合作、贸易发展等方面展现出区域内贸易发展的巨大活力和广阔前景。2024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贸易额达到创历史纪录的8900亿美元,约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4%。
此次活动中,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均签署了《投资保护协定》,为投资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今年是上合组织的“中国年”,今年秋天上合组织峰会将在天津举行。天津市副市长李文海说,此次可持续发展投资促进活动将围绕“对外开放、产业升级、投资促进”等领域,推动多方合作,为实现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注入上合智慧。
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活动期间,代表们来到天津先进制造业等项目实地考察,对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技术、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等前沿技术赞叹不已。来自埃及、土耳其、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滨海新区考察参观时表示,十分看好与中国特别是天津的产业合作潜力,希望引入中国“智造”、共同开发新能源与智能装备等产业。
“石油、天然气行业是哈萨克斯坦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多家中国公司成功投资合作。”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副总裁阿塞特·马高沃夫介绍,为了解决国内沥青供应短缺的问题,目前正与中信集团合作,将阿克套沥青的年产能从50万吨提升至75万吨。
中白“巨石”工业园是中国与白俄罗斯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也是上合组织框架下产业合作的典范。“园区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146家企业,协议投资总额超过15亿美元,已成为中国在海外规模最大的工业园区。”园区第一副总经理基里尔·卡罗杰耶夫说,中国是白俄罗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们预计白俄罗斯对华出口和中国对白俄罗斯的投资都将大幅增长。
滨海新区副区长梁益铭表示,滨海新区拥有世界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以及国际化的开放平台。上合组织国家在农业、能源、交通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和旅游等多个产业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与滨海新区在产业发展布局、新质生产力培育方向上高度契合,双方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2024年滨海新区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总额达到了514亿元,包括机动车、飞机、新能源电池、海工平台等,我们对外开放速度和范围越来越快,越走越宽。”
中埃合作区电力“加码”
“埃及经济区和天津泰达的合作良好,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选择在埃及投资设厂。”在天津的长城汽车工厂,来自埃及的代表表示,天津和埃及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也是中非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示范性项目。此次活动签约仪式上,天津泰达电力有限公司、苏伊士运河经济区公共事业公司、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现场签订合作协议,将在合作区共建200兆瓦变电站项目。
“随着合作区的持续发展,用电量也在快速增长,这次签约的200兆瓦变电站建设项目是园区的重要配套工程,将缓解园区用电压力,满足大型项目的用电需求,更好地服务入区企业。项目预计2026年建成并投入运营。”天津泰达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卫华信心满满。
历经十多年建设发展,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已吸引大批世界一流企业入驻,帮助埃及实现了多个产业的“从无到有”,填补了相关领域的市场空白。还带动当地近万人就业,为埃及储备了一批开发建设管理人才。
中欧班列又添“新伙伴”
2024年,途经上合组织国家地区的中欧班列共开行1.9万列,同比增长10.7%,有力促进了沿线地区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
活动期间,天津东疆国际班列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与俄罗斯铁力国际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未来天津口岸中欧班列的承载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这次签约可以进一步提升天津中欧班列在境外端的铁路运输服务水平。”天津东疆国际班列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欢说,围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该公司将进一步发展途经二连浩特口岸的中欧班列,同时,积极拓展经满洲里、绥芬河等口岸的通道,开辟新的稳定线路。
据悉,天津还将加快推动“中国(天津)—上合组织口岸合作中心”建设,打造上合组织国家亚太出海口的国际桥头堡和天津建设欧亚大陆物流新通道枢纽的核心平台。
“津牌”服务加速出海
“走出去”的不仅有产品和技术,还有服务。签约仪式上,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牵手”一家蒙古国的企业,将为其设计办公楼。
天大设计总院董事长、总工程师张锡治介绍,当地气候比较寒冷,对于建筑的节能水平要求也比较高,在设计方案时,我们融入了智能建造、多种能源利用等元素,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中国的建筑业经历多年的发展变迁,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我们也会把绿色低碳的理念贯彻在这个项目中,为中国建筑走出去作贡献。”
签约仪式上,天津市助企“走出去”服务联盟与阿联酋Sun管理咨询公司达成合作,将共同打造阿联酋“天津企业出海服务中心”项目,利用各方资源,为有意拓展中东市场的天津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韩梅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