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人文青岛|当年的顶流,缘何“落”在青岛——青岛的电影历程,以及影后在青受到追捧的故事

时间: 2025-04-06 14:29:00

中国电影120周年,青岛与电影缘分很深。

青岛与电影的故事,早在上世纪初就已经拉开了帷幕。青岛电影博物馆里,记载着那一个特别的年份:1905年,任景丰从北京东交民巷的德国商人手中,购得了法国制造的木匣手摇摄影机及胶片14卷,利用日光为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拍摄了舞台纪录片《定军山》,这是中国人自行拍摄的首部影片,也是中国电影的起点。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就此宣告中国电影的诞生。

而青岛,是一座与光影一起生长的城市。于是,半岛全媒体记者探访蝴蝶楼和青岛电影博物馆,追溯青岛的电影过往,以及当年电影界的顶流在青岛的影踪。

当年追星也疯狂!

胡蝶“飞入”青岛,中山路堵了

山海关路21号,蝴蝶楼,一个好听的名字,源于一位影视界的重量级影后——胡蝶。

景区讲解员梁彦雨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蝴蝶楼里处处有蝴蝶,院子里,一组人物雕塑生动有趣,是按照早期电影拍摄场景设置的,有导演、摄影师和灯光师组成。对面的铁艺蝴蝶椅子讲述着影后胡蝶当年在此拍摄过的《劫后桃花》。一组97只蝴蝶构成的向上飞舞的雕塑,是蝴蝶楼的标志,“寓意着青岛影视之城,能够不断涌现出像当年影后胡蝶那样的影视明星”。

胡蝶是谁?可能年轻人不太熟悉,但当年她的影迷们可是非常疯狂的,疯狂到什么程度?一切还要从青岛的电影史说起。

如“影”随行,青岛的电影历程漫长而丰富。

作为电影早期的见证者之一,青岛电影放映的历史很早。早在20世纪初,一些饭店俱乐部就开始放映电影,亨利王子大饭店(今栈桥王子饭店)在1905年放映欧美电影,而那个时候距离电影问世也不过10年的时间,且与中国电影诞生同期。水兵俱乐部从1907年开始会定期上映当时最时髦的无声电影,因此,后来得名1907光影俱乐部。据1907光影俱乐部工作人员介绍,2016年,通过权威专家论证,最终论证这栋建筑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商业电影院。

随着电影院逐渐兴起,电影就逐渐走入了百姓的生活。

只是,大多数电影院放映的还只是外国电影,青岛需要一个自己的电影院。“拥有40余万人口,绾毂南北,居华北重要地位之青岛市……中国人办的电影院,除了山东大戏院外,没有第二家。而寄居本市之外侨方面,人数不过两万,电影院倒有四家”,这段话出自山东大戏院的特刊,虽然有些夸张地描述了山东大戏院的诞生对于青岛多么重要和光荣,但也是一定的事实。

中山路97号,中国电影院,前身就是山东大戏院。

进入一楼大厅,《歌女红牡丹》的巨幅海报,还原了当年电影拍摄的场景。而这部电影给青岛这座城市带来的惊喜,不仅仅是一部影片这么简单。

1922年12月,青岛回归,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经过几年的恢复,当经济逐渐稳定以后,电影已经成为人们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于是,建立一家中国人自己的电影院便水到渠成了。

1930年,上海的一些电影制片商联合几位资本家在青岛筹划建立“青岛大戏院”,给国产影片放映的舞台。很快,董事会便应运而生,决定由山左银行的刘鸣卿任董事长,张立堂、张石川、王召麟、吴积庆、杨吉云等任董事。董事会以巨资购得中山路上的一块空地,从上海聘来设计师,兴建电影院,戏院1930年秋动工,1931年12月完工。

文史专家王铎先生在影院前,指着略显局促的建筑说,当年周边的建筑已经定型,留给电影院的空地有限,所以影院没有办法太多宏伟。

不过,四层楼的明黄建筑,仍然带给市民持久而深刻的电影记忆。侧面墙上硕大的“1931”骄傲地向人们展示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影院在当时是以青岛大戏院的名字出世的,开业前,经过董事会的研究,最终将名字定为山东大戏院。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一、二层为观众厅,设有座位750个,座席虽比戏院少,但在当时电影院中是最大的。三楼是放映室,四楼为宿舍。1931年12月3日,经理杨吉云在冠县路却尔斯登酒厅设宴招待各界友人,为影院开幕造势。是年12月15日,山东大戏院隆重开幕!

接下来,主角登场了!

开幕当天的场景,引起了全国影迷的关注,因为主持剪彩的乃是大名鼎鼎的女星胡蝶。彼时的胡蝶无异于如今的一线明星,所以她的公开亮相,引来众多影迷,中山路上的交通一度中断。而开幕的第一部电影正是胡蝶主演的中国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

因为年代久远,大家可能已经对胡蝶这个名字倍感陌生。但是,追星的方式似乎历经近百年未曾改变。

以胡蝶为例,当年为了一睹胡蝶的风采,中山路上人挤人、人挨人,政府部门不得不派驻相关人士到现场维持秩序。

追星的方式同样疯狂。

通过当年的老报纸,我们也可见一斑。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追星的狂热粉丝们,关注偶像的一举一动,偶像的结婚礼服受到关注和追捧:在1935年1月26日的《青岛平民报》上,刊登着《胡蝶的一件礼服》,详细地描写了胡蝶价值1500元的新婚礼服,这在当时来说可是天价。

粉丝们也追偶像的照片,比如1935年7月4日的《青岛晨报》上的“电影圈”专栏,,就刊载有《影迷须知:明星照片索取法》,告诉粉丝们如何获得偶像的照片。当然,八卦必不可少,“电影圈”上还有《旧事重提:林雪怀胡蝶离异经过》《谈瑛隆腹之秘密》等明星八卦,谈瑛也是当年红遍中国的电影明星,这些内容在当时,引得的影迷们争相购买观看。

不少影视剧上都有这样的镜头,报童手举报纸,大声吆喝着明星的八卦新闻,吸引路人购买,可见当年明星的吸金能力不输今日。

所以,青岛啤酒将广告女主角的形象按照胡蝶的样貌设计,是早期借助名人效应的一种代言。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张文艳)

猜你喜欢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