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驻村第一书记孟谦:为乡亲们办点实实在在的事

时间: 2025-04-03 10:13:00

“进了贾桥村,就是贾桥人,就得为乡亲们办点实实在在的事。”这是济宁市政府投融资服务中心派驻济宁经开区疃里镇贾桥村驻村第一书记孟谦的初心。

脚上沾泥土,只因心中有担当。走街串巷访民意,家长里短话民生,孟谦用脚步丈量为民情怀,用真心解乡亲“急难愁盼”。村子“颜值”提升了,村民幸福感强了,孟谦驻村帮扶的步子也迈得越来越扎实。

解群众“急难愁盼”

仲春时节,漫步济宁经开区疃里镇贾桥村,柏油村道笔直,房前屋后整洁,村头一棵三百余年的黄连木枝丫抽出了嫩芽。村子不大,给人清清爽爽的感觉。

“以前可不是这样,下水道年久失修,一到下大雨的时候,院子里就积水,严重时还会往屋里跑,不少村民深受其扰。”指着家门口修整一新的下水道盖板和笔直的水泥路,66岁的张洪亮打开了话匣子,“村容村貌提升了,乡亲们心里亮堂了,孟书记没少给出力。”

张洪亮口中的“孟书记”,就是济宁市政府投融资服务中心派驻贾桥村的第一书记孟谦。

驻村帮扶,孟谦有经验。在来贾桥村之前,孟谦曾在泗水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历练过三年,积累了丰富的基层一线工作经验。2023年11月15日,服从单位组织安排,他又重整行囊,投入贾桥村的驻村帮扶中。

“入户走访时,乡亲们提到最多的诉求,就是改造下水道,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孟谦说,“乡亲们的急难愁盼,就是我驻村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孟谦了解到,贾桥村是传统农业村,没有产业收入,村集体账面“羞涩”,干了30多年村党支部书记的贾万祥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孟谦一边积极协调帮扶资金,一边向自己的“娘家”—济宁市政府投融资中心“化缘”,争取到10万元资金支持。资金到位后,孟谦就和村“两委”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制定改造方案,联系施工队伍,靠在一线把控工程质量,为的就是能早一天解决乡亲们的烦心事。

改造2496米排水管道,硬化500米进村水泥路,铺设7300平方米主干道柏油路面,安装11盏路灯……在孟谦的努力下,村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乡亲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驻”进百姓心坎里

忙完手头的工作,已临近晌午,家家户户飘出了饭菜香。顾不得吃饭,孟谦走出村委会,径直来到村东的一处农家院,那里有他放心不下的人。

“贾大爷,今天还有啥需要我帮着做的?”推开房门,孟谦探进脑袋招呼道。老人耳背,孟谦声量特地调高了两度。

“又来了,孟书记!”看到孟谦,贾寿友满心欢喜。

75岁高龄的贾寿友是村里的低保户,一辈子没有成家,近两年腿脚又不好,出门都要拄拐杖。孟谦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贾寿友的情况,就成了自己的牵挂。平时忙完村里的事,孟谦都要去贾大爷家转一圈,帮着买个药,打扫下卫生,成了他的“常规动作”。逢年过节,更是为老人买来慰问品。

“又多了一个为俺操心的人。”如今,贾寿友早已不把孟谦当外人。

做好冬季用火、用电、用气安全隐患排查,发放防一氧化碳中毒明白纸,提高老人防范意识;协调市里的大医院进村开展健康义诊,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一对一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驻村期间,孟谦想乡亲之所想急乡亲之所急,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乡亲们带来力所能及的帮助。

驻村,更“驻”进百姓心坎里。穿梭在田间地头,行走在农家院落,东家进了西家出,与乡亲们促膝长谈,家长里短嘘寒问暖,有时一坐就是两个多小时,驻村日志写了厚厚一大本。谁家生活有困难,孟谦都如实记录在走访日志里。“心里装着群众,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李从伟

猜你喜欢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