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黑镜》的反乌托邦转向:在技术深渊里打捞温情

时间: 2025-05-26 16:15:00

《黑镜》第七季剧照。(资料图)

2011年,英国三集迷你剧《黑镜》一问世,就以对未来社会的反乌托邦想象掀起讨论狂潮。其中,无论是英国首相被威胁与猪发生性关系并进行全国直播的情节,还是未来社会只能依靠骑固定自行车以换取“里程”的设定,无不加剧了人们内心对于技术的惊惧。

十四年过去,《黑镜》系列在收获前三季的高口碑后,不可避免地出现口碑下滑的颓势,第五季的评分更是创下历史新低。不过,在上一季加入狼人、恶魔等超自然恐怖元素被诟病后,2025年4月上线的《黑镜》第七季,却带给大众久违的惊喜,它再次回归到了对未来技术的探讨,与此同时口碑也出现回暖。

接受媒体采访时,《黑镜》系列的编剧查理·布鲁克曾说,这一季“希望每个故事都是关于技术上的突破,这种突破会冲击某些角色的生活,颠覆一切”。本季第一集的《普通人》体现的正是这一点。

在这一集中,焊工迈克和教师阿曼达是一对平凡的夫妻,他们感情甚笃。有一天,阿曼达突然在学校晕倒,被诊断出患有脑肿瘤,时日无多。正当迈克绝望之际,一家名叫Rivermind的尖端神经科学公司找上了他,声称可以通过植入合成的接收组织并进行数字意识的云端备份以挽救阿曼达的生命。

走投无路下,迈克同意了对方的方案及协议。但他没想到,阿曼达苏醒后,深陷系统算法的操控,她总会不自觉地按照不同场景念出广告词。公司向他们解释,只有升级到更高级的订阅服务,他们才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这家公司后来又以各种理由不断诱导他们升级服务。随着订阅费用的不断提高,迈克不得不在直播平台做出拔牙等各种博人眼球的行为以换取打赏,但也只是杯水车薪。在无法填满订阅无底洞的情况下,迈克最后结束了妻子的生命。

该故事的灵感来源于布鲁克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历。比如他曾听过一个播客,主持人上一秒还在描述警察如何发现一具被肢解的尸体,下一秒又无缝衔接到如何“将新鲜蔬菜送到家门口”的广告推销上;又比如打车软件Uber上有五种不同级别的预订功能等。

基于此类现象,这个故事做了一个更为极端的设定:科技能将处在生死边缘的生命挽救回来,但与此同时,它所带来的副作用也更加明显——一旦被卷入这个服务系统,人们只能被迫一步步升级,否则,一旦取消订阅,人的生命也会慢慢消逝。

第一集《普通人》延续了《黑镜》系列对科技发展的惊惧和警惕。(资料图)

从这个角度上看,这个故事延续的依旧是以往《黑镜》系列对于科技发展的惊惧和警惕,它或许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毁灭式的打击。不过,综观整季内容,这一季的《黑镜》所呈现的对于科技的审视与不安,相较于前几季,并没有那么强烈。在某些集数中,甚至可以感受到创作者态度上有一种微妙的转变,很多故事的表达也变得更为细腻和温情。

这在备受好评的第三集《梦幻酒店》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一集由中国导演王昊鹭执导,与其他典型“黑镜风格”所呈现出的那种技术笼罩下无处可逃的逼仄感不同的是,萦绕着《梦幻酒店》的是一种优雅又充满怀旧的闲适氛围。

在这个故事里,一线明星布兰迪・弗莱迪受邀参与一部1940年代的爱情电影《梦幻酒店》的沉浸式重拍,在高科技的帮助下,她进入到当年拍摄该影片的虚拟世界中,在那里,她遇到了影片的女主角扮演者多萝西。

在拍摄过程中,由于突然出现技术故障,整个虚拟世界除了布兰迪和多萝西外,一切都停止了运转。多萝西在一次不小心穿过人造现实的边缘时有了意识的觉醒,她逐渐找回了她曾拥有的记忆:原来在那个年代,现实中的她早因无法承受社会压力而自杀。

与之相反的是,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她与布兰迪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逐渐产生情愫,两个难以被社会理解的灵魂有了同频共振。但幸福的时光总是有限的,现实中的技术故障很快被工作人员解决,多萝西的记忆再次被抹去,而完成拍摄的布兰迪最后也回到了现实世界。

故事并未以遗憾作为结束,创作者难得地留下了一丝温情:借助科技,虚拟世界中的多萝西接到了现实中布兰迪拨出的电话,她们再次有了联系。多萝西笑着对布兰迪说,她拥有足够多的交谈时间。

在这一集中,技术并非一种可怖的、需要被警惕的存在,相反,它露出了一丝罕见的温柔,提供了一种可以连接虚拟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的可能性。通过这种可能性,人类被长期压抑的情感也得以释放。

第三集《梦幻酒店》由中国导演王昊鹭执导。(资料图)

第五集《悼念》同样体现了这种可能性。故事里,主人公菲利普通过某种科技手段,真正走进旧照片中,探索周围“重建”的场景,唤起那些曾被自己遗忘的记忆。在他的视角中,他一直认为自己是被前女友所抛弃,几十年后依旧对此满腔怨愤。

但随着对过去记忆的挖掘,他逐渐意识到,事情并非他想象的那样,一切早在他出轨的那一刻发生变化了,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这里,技术不再作为一个异化人的存在,而是帮助人们认清自我,借助它,人们得以重新审视过去,与自我达成和解。

《黑镜》系列对技术的态度转变也许正和现实的技术发展息息相关。过去,对人们来说,很多技术更像是一种遥远的遐想,面对这种未知,人们不由自主地会产生恐惧心理,觉得一切都应该被警惕,从而放大它的负面影响。

但这些年,许多技术已逐渐走进现实。例如,第一集中提到的在人脑中植入合成材料等技术,在现实中也已有相关雏形出现。2024年,研究脑机接口技术的公司Neuralink进行了人类首次接受脑机接口芯片植入试验,被植入者成功利用意念控制电脑鼠标。

而在好莱坞,AI技术也被用来微调演员的口音,甚至让演员“返老还童”;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人们的情感空缺,AI“复活”逝者、修复老照片等技术也充满温情……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可能性愈发多元,人们的惊惧感也随之有所消退。

布鲁克也曾在一次采访中说,人们来看《黑镜》是希望得到惊喜,“不一定希望看到有人说,事情会变得更糟”。或许也正因为如此,这一季中的反乌托邦内容有所削弱,与此同时,对于人与科技如何共处的探讨变得更多了。不过,布鲁克的态度也并非全然乐观,因为技术能带来何种影响,或许更由人自身决定。

就如这一季中,很多矛盾或问题的根源并非完全来源于技术,而是源自人类自身。《普通人》的悲剧根源在于人类被技术放大了的贪婪、冷漠,以及阶级等问题;而第四集《玩物》中现实系统最终被游戏中的生物攻击、操控,也是因为一开始主角的朋友Lump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它们肆意虐待和残杀,这才使主角跟这些生物们站在同一阵线,试图以重新编程人脑的方式来实现和平、消除冲突。

在布鲁克看来,《玩物》这一集模棱两可的结局最能代表他对科技的感受,“科技是一种神奇的工具,而我们也是神奇的人。运气好的话,我们能摆脱困境。所以,要谨慎……我不会说乐观……”

他曾这样解释“黑镜”的含义,它指的是“你在每一面墙上、每一张桌子上、每一只手掌中都能找到的那面‘镜子’:电视、显示器、智能手机冰冷、闪亮的屏幕”。而在当下,这面“黑镜”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它或许不像人们最初想象的那般冰冷,但它依旧是闪亮、清晰的,屏幕里将照出的是新的可怖,还是新的希望,一切皆有可能。

南方周末记者 翁榕榕

责编 李慕琰

猜你喜欢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