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行业“开年第一会”,业内热议“长剧如何生存”
2025年,长剧与微短剧的竞争态势依旧如火如荼。
近日,被誉为电视行业“开年第一会”的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在深圳开幕,微短剧成为焦点议题。此次大会以微短剧为核心议题,在观众“两分钟反转”的审美转向中,业内人士就此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交锋,并积极探索破局之道。
微短剧来势汹汹
在过去的一年里,国产电视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无论是年初的《繁花》《庆余年第二季》,还是后来的《玫瑰的故事》《我的阿勒泰》《新生》等剧集,都在观众口碑和市场热度上带来了不小的惊喜,为平台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国产电视剧的高水准,也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微短剧作为一匹黑马,也在过去一年取得了狂飙式的发展。据微短剧数据研究机构DataEye研究院调查显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504亿元,预计2027年将突破1000亿元。这一市场的快速增长,不仅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也催生出了一批高质量的微短剧作品,如《引她入室》《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等,这些作品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剧体验。
但在信息时代,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如果观众的时间被其他内容吸引,就必然会减少看长剧。2025年开年至今,电影有《哪吒之魔童闹海》,微短剧有《好一个乖乖女》《老千》,而长剧还没有一部爆款,这显然加重了传统剧集从业者的焦虑。
龚宇点名红果短剧
在大会现场,爱奇艺创始人龚宇率先将矛头对准了微短剧的头部平台红果短剧。龚宇质疑红果短剧利用市场主导地位,签订排他性协议,限制了其他平台与创作者的合作,从而抑制了行业的发展。这一发言引起了现场的广泛关注,也拉开了此次大会关于长短之争的序幕。
值得注意的是,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也在场,但在之后的发言中并未对龚宇的质疑进行回应。就在上个月,爱奇艺还与红果短剧官宣达成合作,共同推出更多精品微短剧。然而,如今“蜜月期”还没过几天,龚宇便发表“不满”,这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已经正式进军微短剧赛道的爱奇艺,因为红果短剧的排他协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微短剧市场的增长空间。
龚宇
此外,自去年9月底上线短剧场、微剧场以来,爱奇艺并未涌现出爆款作品。今年以来,长剧集也暂时没有爆款作品出现。就在龚宇发言前几天,爱奇艺才发布了2024年全年财报,数据显示全年收入292亿元,同比减少8%;净收入为7.641亿元,同比下降60%。因此,龚宇此番言论背后,也透露出爱奇艺亟需破局的迫切需求。
微短剧冲击,不是坏事
现场,知名导演郑晓龙也在大会上表达了对微短剧的批评。郑晓龙认为,微短剧虽然符合现代观众的快节奏需求,但其内容深度和创作质量依然面临众多问题。一些作品涉及低俗媚俗、暴力血腥、色情擦边等内容,套路化和逻辑混乱的问题也时有发生。针对这些问题,郑晓龙表示近年来总局已经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微短剧实施分类分层审核。但他仍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从源头入手提升审核手段。
尤小刚
当然,也并非所有长剧从业者都对微短剧持批评态度。知名导演尤小刚就认为,能明显感到从业者们都受到微短剧兴起的影响和冲击,“但我觉得微短剧不是洪水猛兽,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是一个叙事发展的必然,需要研究微短剧的创作规律是什么、它对我们整个叙事文化的发展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它怎样才能健康发展。”
在他看来,电视剧也要在创作上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是不可避免的,“我觉得这是传播业态的技术发展和受众习惯的变化导致的一个必然变化,也是我们整个影视行业的变局和升级机会的来临,我们应当有信心,这是一件好事,绝对不是坏事。”
长剧的破局之道
在微短剧迅速崛起、用户注意力日益被“短”所抢夺的当下,传统的长剧如何与微短剧正面对抗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面对失去耐心的观众,传统长剧集的时长、集数是否有必要向短剧集整体迁徙也成为了讨论的热点。
然而,多位编剧和制片人认为长短之争是个陷阱。编剧汪海林以电影市场数据反驳“短即趋势”的论调,他表示,除了“熊出没”,春节档电影的时长都超过了120分钟,比前一年春节档电影时长更长,这说明观众并未因“长”失去耐心,而是更加关注作品的质量和内容。
汪海林
编剧余飞也认为讨论长短之争“特别荒谬”,他指出有东西就写长、没东西就写短,傲慢的前提是拿出好作品。编剧徐萌认为,电视剧初诞生就是5-8集短剧,是创作者叙事能力增强而逐渐变长,“现在观众不是嫌剧太长,而是嫌内容不好看。”
资深制片人侯鸿亮则认为电视剧作为时代情绪的纽带与精神的刚需,必须回归内容本质、关注观众需求。平台和制作公司应转变思维,摆脱“流量思维”与“长短之争”,注重剧集的叙事深度与社会价值,推动内容创新以凝聚行业健康发展动能。
侯鸿亮
龚宇也表示,集数、时长等规格不是最重要的,观众喜欢才是最重要的。他认为,在满足观众喜欢的前提下,创作者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创意空间。在满足观众需要的前提下,应该多少集、单集时长应该多少就是多少,不能强行“一刀切”。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多位业内人士的认同和支持。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编辑 苏静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