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秦皇岛:“共享工厂”汇聚合力助企增效
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共享空间……“共享经济”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它在制造业领域也有了延伸,那就是“共享工厂”。
“共享工厂”是一种多家企业共同使用同一厂房、设备和生产线,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高效、低成本的生产模式。
在我市,一些从事精密制造业的中小企业正在尝试探索这种新模式,为行业带来新机遇,促进本行业向精细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区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老柴,我接了一个新订单,需要生产异形模具,共享车间里的数控镗床最近能腾出空不?”
“柴总,用共享实验室的三坐标测量仪帮我们检测下新加工的产品精度吧。”
“宝哥,我出订单,您出线切割共享生产线和技术人员,我们合作一下,如何?”
……
在我市,有上百家从事精密制造生产领域的中小企业,他们的机械加工能力各具特色、发展规模有大有小,只要遇到生产上的问题和困惑,总会第一时间想到“老柴”的“共享工厂”。
他们口中的“老柴”和“宝哥”,是秦皇岛米科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柴宝祥,他所在的企业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机械零部件和光伏太阳能层压机主机部件等,为我市的中信戴卡、兴龙轮毂、哈电重装、晟成自动化等集群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近两年,米科隆公司打造出拥有精密数控、线切割、检验检测与集采商贸新模式等4个共享车间的“共享工厂”,已为我市80余家精密制造生产企业提供了共享服务。
去年冬天,辽宁省锦州市的一家企业想为比亚迪汽车做一台大型自动化设备样机,因生产能力有限,这家企业联系到经常合作的伙伴——秦皇岛鑫弘机械有限公司。
这台自动化样机的一个重要组件是长达7米的行走梁,而鑫弘公司车间里最大的数控龙门设备只有4米。不想错过这个订单的公司总经理曹海生立刻想到了离公司不远的“共享工厂”。
“‘共享工厂’里有8米的数控龙门设备,这个订单就跑不了了。”曹海生告诉记者,租用“共享工厂”的龙门设备后,行走梁很快被生产出来送到了锦州,客户很满意。
“虽然这只是一笔4万多元的小订单,但对我们来说,得到了上游企业的高度认可。后续样机试验成功后,客户就能扩大生产量,保守估计需要100多根同类型的行走梁。”曹海生说。
在精密制造领域,一台好的数控机床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负担不起采购的费用而错失良机。有了“共享工厂”,中小企业可以不用购买价格昂贵的机床设备,而采用租赁、合作等方式使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共享模式大大节约了中小企业宝贵的资金。
在“共享工厂”的精密数控共享车间,记者见到,只需要一个人向设备输入指令和程序,这里的全自动龙门加工设备和数控卧式镗铣床就可实现智能加工,两个“大家伙”正在对一个大型的核电机组蒸发器设备进行钻孔、铣螺纹加工。
柴宝祥告诉记者,这两个“大家伙”都是国内知名品牌的顶配级别,在我市的精密制造中小企业内属于首次引进,采购价格总共有600多万元。当时公司购买这两台设备,是为了承接核电设备加工的订单,但是基本上每个月只运行一周时间,其余大部分时间被闲置。
“通过‘共享工厂’分享高端设备,很多同行可以生产大尺寸、异形的轴承和模具等机械部件,公司的生产设备也实现了‘物尽其用’。”据柴宝祥介绍,共享使用13类62台加工设备后,公司整体订单量随之提升10%,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特别是设备的闲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平均利用率由60%提升至85%。
“共享工厂”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加入。线切割共享车间目前集中了我市5家精密制造相关企业的18台线切割机床。经过一年的集中管理、共享运营,共享企业的整体接单能力和质量把控水平大幅提升,整体订单量提升60%,平均生产成本降低50%,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9.5%以上,设备平均利用率由50%提升至95%以上。
技术赋能,人才共育
“共享工厂”不只停留在设备、空间共享层面,也延伸到了技术服务与人才资源领域。
从事电气自动化教学的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齐有军,是一名驻企科技特派员,他与米科隆公司在“共享工厂”建设领域开展了多项合作。
“针对某型号汽车模具产品的成型模具,学校研发团队通过三维建模与仿真分析,提出了深度优化方案,有效提升了模具的耐用性与成型精度。”据齐有军介绍,模具在“共享工厂”投入生产后,产品合格率提高了15%,模具使用寿命延长了30%。
柴宝祥清楚记得,有一次与燕山大学开展项目合作,按照学生设计的图纸生产后,产品报价高出了10倍,令企业项目组人员十分诧异。
原来,由于学生不了解加工原理,把产品的圆弧角设计成了直角,造成了不必要的生产难度。实际生产中,工厂设备所用的刀具大多采用旋转加工的方式,都会留有一个圆弧角。如果把产品设计成直角,需要用电火花把圆弧角打掉,再打磨成直角。参与设计图纸的学生到“共享工厂”实地参观后,拍着大腿说:“没亲身体验过加工过程,我真想不到这些工件是如何加工出来的!”之后,这位学生向老师提出要到“共享工厂”实习。
作为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的“学业规划导师”,柴宝祥经常被邀请去给学生们讲课,讲的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企业生产实践。也有很多学生到“共享工厂”实地学习,这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高校教师团队可根据企业需求多学科交叉组建科研团队,形成‘技术诊断+方案设计+工艺验证’的全链条服务能力,实现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的精准对接。企业技术骨干定期到学院讲授课程,有利于大学生毕业后较快融入生产实践。”与“共享工厂”的合作实践,让齐有军深刻体会到高校与企业在“技术赋能+人才共育”方面的深度协同。
创新模式,共享智造
柴宝祥与合作伙伴正在开发一款与“共享工厂”配套使用的线上共享资源对接平台。
点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小程序,这里有设备寻找、图纸推荐、预约检测、校企合作等链接。打开“设备寻找”选项,“共享工厂”里的磨床、车床、铣床等设备的使用信息,一览无余。
在“图纸推荐”功能里,工业机器人3D模型图纸、壁挂式机械爪三维建模图纸等涉及工程、环保、冶金的图纸,被集中入库……借助互联网平台,有生产需求的中小企业能够高效利用“共享工厂”的各种资源。
2019年,米科隆公司牵头成立秦皇岛智能制造企业联合会,会员企业160余家,年营业额超10亿元,涉及机械零部件精密加工、3D打印、机械设备组装等领域。柴宝祥告诉记者,他与会员企业正在共同探索一种适合本地发展的“协会+平台+共享”模式。
“这种模式将联合会内企业投入成本高、使用效率低的同类设备集中管理、集中使用,通过互联网发布设备信息,以订单为驱动,实现设备、人员、检验检测、原材料集采等资源合理匹配,帮助生产能力不足、设备相对落后的企业弥补薄弱环节,带动大家‘抱团取暖’。”柴宝祥说。
去年6月,《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行动方案》出台后,米科隆公司进一步拓宽视野和思路,尝试牵头开展集中采购、共享科研等工作。目前,公司已围绕原材料、刀具等通用性强的产品,联合11家企业开展集中采购,综合采购单价及物流费用平均成本降低了4%。
采访中,柴宝祥告诉记者,联合会内多家会员企业正在众筹建设“秦皇岛市精密制造产业园”,一期项目占地30亩,预计年底前完工。
产业园建成后,将以“共享智造”推动精密制造中小企业从传统的“各自为战”向“集群化”转变。柴宝祥希望以此为契机,在未来3至5年时间内,全力打造出具有秦皇岛特色的精密制造产业集群。(秦皇岛日报 记者 高扬 张玫李铎 陈立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