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讨论“床单折痕”是民间智慧,更是行业追问
五一小长假将至,民宿酒店预订市场迎来旺季。4月27日,“民宿老板教你识别酒店换没换床单”话题冲上微博热搜高位。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实用技巧讨论,实则折射出住宿行业卫生管理中“看不见的隐忧”。
在该话题热门视频中,民宿老板分享了详细识别经验:一是摸床单,如果床单发潮,而且床单特别平整,一个褶子都没有,这种就是保洁往床单上喷水了,把所有的褶子都捋平了极有可能是上批客人用过的;二是看被单上有没有三道清晰的折痕,如果清晰的话,就证明是新换的。尽管视频内容只是经验分享,方法存在局限性,但其背后隐藏的却是消费者的使用焦虑。
近年来,住宿行业卫生乱象频发。曾有媒体暗访发现,部分酒店存在“一块抹布擦全房”“床单被罩不按时更换”等问题。这些负面事件冲击着消费者的心理防线,导致消费者对住宿卫生的信任逐渐降低,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随身携带睡袋、一次性床单出行。
眼下,住宿行业在智能化与场景化创新发展中可谓是一路疾驰,智能门锁、无接触入住、主题化场景营销等前沿技术与创意玩法层出不穷,然而行业在服务软实力上却未见明显提升。“硬件狂奔,软件跛脚”的发展现状,实则是企业经营理念偏差与监管体系漏洞的集中体现。
不容回避的现实状况是,一方面,部分住宿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卫生管理环节采取粗放式成本控制策略,将清洁业务大量外包给资质参差不齐的第三方公司,却未建立与之匹配的全流程监督机制,导致清洁质量难以保障。另一方面,监管层面也存在短板,相关部门检查多以定期抽查为主,检查频率与行业发展速度并不匹配,且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也较为有限,罚款金额往往低于企业违规获益,难以形成实质性的约束与震慑,客观上也使得行业卫生管理规范在执行过程中打了折扣。
因此,要确保旅行者住得安心、睡得放心,亟待多方协同发力,携手打造住宿业卫生管理信任体系。其中,住宿企业的主体责任不可推卸,当强化卫生管理意识,加大员工培训力度,确保操作规范,保障各环节符合卫生标准;行业内部也应借助科技力量,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床品更换记录可追溯,采用智能化清洁设备提高清洁效率与质量;相关部门更需加强监管,不仅要通过完善机制来切实提升行业卫生规范水平,而且要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从制度层面重塑“卫生优先”的价值排序。
今天,当人们讨论“床单折痕是否可靠”时,其实是在追问住宿业能否构建起比“民间智慧”更值得信赖的卫生保障体系。要知道,旅客枕下的洁净床单,应是行业底线,而非费心甄别的“奢侈品”。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