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组织学生赴邵永铁路项目开展认知实习
新湖南客户端3月27日讯(通讯员 李水华 李舜)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促进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有效结合,近日,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组织工程造价、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三个专业的70余名学生,前往中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邵永铁路项目开展认知实习。
在刘家院子跨二广高速特大桥施工现场,二工区工区长王超带领师生登上120米高的桥墩作业平台,详细讲解了“挂篮悬浇”施工工艺。针对学生提出的连续梁线形控制问题,技术员现场演示了监测系统的毫米级精度控制,并展示了建筑信息(BIM)模型与实体工程的误差对比。
“课本中的桥梁工程章节突然变得立体起来,理论计算公式和施工流程图瞬间生动了许多!”交通运输专业学生杨志城观摩完现场施工后兴奋地说道。他用手机记录下桥墩盖梁钢筋绑扎的“梅花形”布筋细节,准备将其作为课程设计案例。
在雷家岭隧道出口处,三工区副队长朱丰涛结合掌子面渗水突发情况,向师生讲解了“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排水设备的联动原理。技术人员手持地质雷达检测图谱,为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生动演示了围岩分级标准与动态设计方案调整的全流程。
在东安制梁场,场长郝胜带领学生参观全自动生产线。从钢筋数控弯曲机器人到智能张拉系统,学生们见证了“T梁”从原料到成品的4小时蜕变过程。当看到智能蒸汽养护窑通过精准温控将预制梁混凝土强度提升30%时,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刘小莹感叹:“这次观摩让我深刻体会到‘建筑精品工程’的工匠精神,了解到智能建造正在重塑行业标准,完全颠覆了《混凝土结构》课本中传统养护工艺的预期效果。”
学校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认知实习通过工程场景的沉浸式体验,帮助学生建立了“设计-施工-管理”的全周期认知体系。据统计,90%的学生在实习日志中提出了至少3项理论应用疑问,项目部技术骨干通过“现场工作坊”形式进行专业解答。这种“问题驱动-实景解析-反思提升”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工程问题解决能力,更深化了他们对课程中复杂工况的理解。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