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智前沿诊疗方案,解码科学减重路径!深圳市2025年度肥胖诊疗研讨会举行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赵鸿飞 通讯员 马印竹
肥胖率攀升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难题,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突破50%的现实警钟长鸣。4月19日,由深圳市预防医学会与深圳市人民医院联合主办的“深圳市2025年度肥胖诊疗研讨会暨内分泌代谢科肥胖诊疗联盟单位授牌仪式”在深圳举行。这场以“科学防治肥胖,助力健康中国”为主题的学术盛宴,通过政策解读、技术研讨、模式创新三重维度,探讨肥胖防治的新理念、新技术与新实践,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肥胖诊疗领域专家、学者及医疗工作者近200人参会。
精准化系统化,为慢病防控提供科学支撑
本次研讨会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2025年体重管理年政策要求,聚焦肥胖症诊疗指南解读、运动干预、门诊建设等议题,旨在通过多学科协作与经验共享,推动肥胖防治工作迈向精准化、系统化,为慢性病防控提供科学支撑。
在研讨会上,举行了内分泌代谢科肥胖联盟成员单位揭牌仪式。深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挂牌成为内分泌代谢科肥胖诊疗联盟深圳首批成员单位,标志着深圳市人民医院肥胖与体重管理专业更加规范、系统,将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群众带来更多福音 。
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副会长郑静表示,本次研讨会不仅为肥胖诊疗领域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也标志着深圳肥胖诊疗领域迈入资源整合、技术革新的新阶段。
据了解,2023年,由健康报社牵头发起,依托内分泌专科标准化建设赋能行动项目内分泌专科专家委员会,内分泌代谢科肥胖诊疗联盟正式成立。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小英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共同担任联盟主席,聘请国内多位内分泌科、营养科、减重外科知名专家担任常务理事。该联盟旨在凝聚专业力量,形成科学的体重管理体系,规范肥胖人群的临床诊疗,推动内分泌学科体重管理门诊的广泛开展,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建立以内分泌科为主的多学科肥胖诊疗团队。
学术盛宴,探讨肥胖诊治新方向汇聚多元前沿成果
在学术分享环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曹筱佩教授对《2024中国肥胖症诊疗指南》进行了权威解读,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北京体育大学王正珍教授结合“体医融合”理念,系统阐述了运动减肥的科学路径;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张曼娜教授则分享了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治疗的最新进展,为肥胖相关代谢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此外,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专家围绕“肥胖门诊建设”展开深入交流,从信息化管理、多学科协作、社区联动等角度分享了实践经验,为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未来需进一步强化“医院-社区-高校-企业”协作网络,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同时加强科普宣教,提升公众主动健康管理意识。
体卫融合实践,深圳模式赋能健康管理
肥胖是慢性病的“导火索”,更是全民健康的“拦路虎”。据统计,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超50%。深圳人口密集、生活节奏快,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呈年轻化、快速上升趋势。这一现状不仅威胁市民健康,更对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出严峻挑战。
在研讨会尾声,深圳市人民医院肥胖门诊团队朱雅欣医生分享了本地化诊疗模式与典型案例,展现了深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在肥胖防治领域的创新成果。深圳市人民医院肥胖门诊实行医护联合模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一站式的减重及慢病管理方案。该门诊组建由内分泌科医师、专科护士等专业团队,通过"评估-干预-监测-调整"闭环管理。
朱雅欣医生提示,市民应坚持科学减重的健康方式:一是建议合理膳食、控制总热量摄入,注意粗细粮搭配、多吃食蔬菜、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避免高糖高油食物;二是进行规律运动,推荐每周进行150分钟左右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搭配2-3次抗阻训练;三是科学进行情绪及行为干预,避免压力增加后暴饮暴食;通过记录饮食运动日志、设定阶段性体重管理目标等方式等,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深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吴炎教授在大会总结时表示,借助加入内分泌代谢科肥胖诊疗联盟的契机,深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将持续以政策为导向、以科技为驱动,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肥胖防控“深圳模式”,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深圳力量。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