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寻名霍邱|城关镇

时间: 2025-04-24 15:21:00

一、城关镇概况

城关镇位于霍邱县北部,是霍邱县人民政府驻地,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与新店镇、城东湖相邻,南与宋店镇、邵岗乡接壤,西滨邻城西湖,北与临淮岗镇相邻。现辖东湖、西湖、东坛、西坛、蓼都、师部、松滋、文昌、文庙、五岳、幸福、玉泉、城东、城北、城南、大同、花台、牌坊、三里桥、泽沟20 个社区,龙腾、南戎西、五里墩、七里庙4个村。

自隋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始置霍邱县,县治便在现城关镇。因古代县治所在地往往修筑城墙,设置关卡,所以被称为城关。民国时期行政区划调整,县城所在或设为城内、关外,或并为城关,时常变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沿用城内、关外、城关等地名。1950年设城关区,下辖城内、关外等10个乡镇;1956年区乡撤并,城关区撤销,城内、关外合并为城关镇,辖东湖、西湖2个水上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设城关人民公社;1961年复设城关镇;1984年城郊区牌坊、水上2个乡划归城关镇;1992年撤区并乡,牌坊乡并入城关镇,水上乡划归城西湖乡。

二、群众自治组织辖区

(一)东湖社区。原属北关街道办,2004年城关镇街道办事处撤销,设立居民委员会,因原东湖路(现城隍庙大街)而得名。

(二)西湖社区。原属北关街道办,2004年街道撤销,设立居民委员会,因临近城西湖而得名。

(三)东坛社区1984年设有东坛居委会,属南门街道办,2004年街道撤销,改设东坛社区。因境内原有东、西土堆,为众人聚集场所,习称坛,此位东而得名。

(四)西坛社区。1984年设有西坛居委会,属南门街道办,2004年街道撤销,改设西坛社区。因境内原有东、西土堆,为众人聚集场所,习称坛,此位西而得名。

(五)蓼都社区。原属城内街道办,2004年街道撤销,设立居民委员会,因城关镇西周时为蓼国都城而得名。

(六)师部社区。属北关街道办,2004年街道撤销,设立居民委员会,因是原师部所在地而得名。

(七)松滋社区。原属北关街道办,2004年街道撤销,设立居民委员会,因原松滋小学而得名。

(八)文昌社区。1984年设有文昌居委会,属城内街道,2004年街道撤销,由文昌居委会与青云居委会合并而成。因原文昌宫而得名。

(九)文庙社区。原属北关街道办,2004年街道撤销,设立居民委员会,因文庙而得名。

(十)五岳社区。原属南门街道办,2004年街道撤销,设立居民委员会,因五岳庙而得名。

(十一)幸福社区。1984年设有幸福居委会,属关外街道办,2004年街道撤销,改设幸福社区。以幸福美好寓意而得名。

(十二)玉泉社区。原属街道办,2004年街道撤销,设立居民委员会,因玉泉路而得名。

(十三)城东社区。原为城东蔬菜大队,属城关公社,1983 年体制改革后为城东蔬菜村,后更名城东村,2025年城关镇村改居,撤销城东村,设立城东社区。因位于城区东边而得名。

(十四)城北社区。原为城北蔬菜大队,属城关公社,1983 年更名城北村,2025年改设城北社区。因位于城区北边而得名。

(十五)城南社区。原为城南蔬菜大队,属城关公社,1983 年为城南蔬菜村,后更名城南村,2010年,城西村并入城南村;2025年改设城南社区。因位于城区南边而得名。

(十六)大同社区。原属陈家埠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属五一公社1961年公社和大队均划小,为大同大队,仍属五一公社;1983年人民公社体制改革,设立大同村,属牌坊乡1992年撤区并乡时随牌坊乡并入城关镇2004年大同居委会并入;2025年村改居,设大同社区。因原大同集而得名。

(十七)花台社区。原属陈家埠乡;1958年属五一公社1961年为五一大队,仍属五一公社;1982年更名为花台大队1983年设立花台村,属牌坊乡1992年撤区并乡时随牌坊乡并入城关镇2025年村改居,花台社区。传说此地为古烽火台旧址,后属花姓土地,故得名。

(十八)牌坊社区。原属陈家埠乡;1958年属五一公社1961年为牌坊大队1983年设立牌坊村,属牌坊乡1992年撤区并乡时随牌坊乡并入城关镇2025年村改居,牌坊社区。因城东五华里王姓曾建一座牌坊而得名。

(十九)三里桥社区。原属陈家埠乡;1958年属五一公社1961年为三里大队1982年更名为三里桥大队1983年设立三里桥村,属牌坊乡1992年撤区并乡时随牌坊乡并入城关镇2025年村改居,三里桥社区。因范围内原有一石桥距县城三华里而得名。

(二十)泽沟社区。原属陈家埠乡;1958年属五一公社1961年为泽沟大队1983年设立泽沟村,属牌坊乡1992年撤区并乡时随牌坊乡并入城关镇2004年南郊居委会并入;2025年村改居,泽沟社区。因境内有一道名为泽沟的长沟而得名。

(二十一)龙腾村。原属陈家埠乡;1958年属五一公社;1983年属牌坊乡;1992年撤区并乡,属城关镇;2010年龙泉村、滕桥村合并组建龙腾村。龙泉、滕桥两村合并,各取首字,“腾”与“滕”同音,故得名龙腾。

(二十二)南戎西村。原属陈家埠乡;1958年属五一公社1961年为南氵戎西大队1983年设立南氵戎西村,属牌坊乡1992年撤区并乡时随牌坊乡并入城关镇2010年九里墩村并入;2019年因氵戎为拼写字更名为南戎西村因村靠近氵戎湖,且原陈家埠乡有北氵戎西村,故加方位为南。

(二十三)五里墩村。原属陈家埠乡;1958年属五一公社,1961年为五里大队1982年更名为五里墩大队;1983年设立五里墩村,属牌坊乡1992年撤区并乡时随牌坊乡并入城关镇。因境内有距县城五里的土墩而得名。

(二十四)七里庙村。原属陈家埠乡;1958年属五一公社,1961年为七里大队1982年更名为七里庙大队;1983年设立七里庙村,属牌坊乡1992年撤区并乡时随牌坊乡并入城关镇。境内有储姓祠堂距县城七里,得名七里庙。

三、重要地名

1.霍邱县烈士陵园。位于霍邱县城关镇城隍庙大街东端,占地面积24亩,为纪念红25军“霍邱保卫战”,1964年经原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建议,报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于1965年兴建而成。园区内建有霍邱县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历史浮雕纪念碑、烈士英名墙、霍邱县烈士事迹陈列馆、无名烈士墓等纪念设施。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省级重点烈士纪念设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国防教育基地、省廉政教育基地,是市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基地和县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

2.霍邱文庙古建筑。原名孔庙,又名学宫、圣宫,人们习惯称之为簧学,是霍邱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群,位于城关镇人民路东端。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初建,明洪武五年(1372年)增建学宫,明正德六年(1511年)增建明伦堂,崇祯十三年(1640年)建尊经阁。清嘉庆三年(1798年)扩东西两庑14间为18间,嘉庆六年(1801年)扩大成殿3间为5间。整个建筑为抬梁式,五架梁或七架梁,硬山墙,青砖、灰瓦、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4240平方米。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是皖西地区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木结构建筑群之一。1983年6月,被县人民政府列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0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3.大成殿。又叫孔庙先师殿,因孔子被历代封建帝王封为大成至圣先师而得名,是供奉和祭孔之所,为整个文庙建筑群的中心建筑,史载它始建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规模高大雄伟,属宫殿式建筑结构,雕梁画栋,飞檐走角,工艺精美。5间大成殿,全长22米,宽16米、檐高10米。殿厅是灰色圆筒瓦,殿脊中竖有1米高铁铸三体雕,一边是麒麟,一边是仙鹤,寿字居中,四个殿角弯月上翘,悬挂4个铜铃,明柱和扯枋上都有龙、虎、狮、象、鳌、鱼等粉彩浮雕。




图片

地名命名公告!

道路封闭公告!

35—64周岁的霍邱女性看过来,免费!

躺平式享“瘦”!霍邱县中医院喊你来减肥了!

招募公告!霍邱15人!


来源:霍邱县民政局
一审: 张琳
二审:郑田军
三审:陈安邦

猜你喜欢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