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行政第一党支部:“医心向党”护妇幼 星火成炬映初心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浪潮中,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 | 三亚市妇女儿童医院(三亚市妇幼保健院)行政第一党支部如同一簇跳动的星火,以“医心向党”的赤诚,在守护妇女儿童健康的阵地上履职尽责。这个由22名党员组成的基层党组织,将党建工作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用专业与爱心编织起覆盖患者与职工的温暖网络,成为自贸港先锋行动中闪耀的“红色堡垒”。
医护人员陪伴小患者剪窗花、写福字。记者 卢智子 通讯员 吴单单 摄
下沉基层问医需
慈善为桥解患忧
查房本里藏着民生密码。支部党员拿着笔记本穿梭病房,把心理咨询技术、艺术疗法融入日常查房,为500余名患者编织“身-心-社-灵”关怀网。先心病患儿家庭至今记得,党员干部带着爱佑慈善基金会工作人员上门时,手里攥着的不仅是救助方案,还有热腾腾的海南粉——这样的细节,让275名先心病患儿、13名地贫儿童等300多个家庭,在绝望中触摸到医疗的暖意。
义卖会上跳动红色初心。当第二十届“罗医生义卖”的铜锣敲响,党员们捧着爱心玩具、儿童绘本在医院大厅奔走,20余万元善款里混着汗水与笑泪。暖心的“爱心餐券”如同春雨般滋润人心,800 多份热乎的饭菜让贫困家庭在陪护患者时更添暖意,悄悄筑起一道防止因病返贫的 “防护墙”。截至去年,支部联合爱佑慈善基金会、北京京妍公益基金会等多家慈善机构,为2名白血病复发患儿完成CAR-T治疗,为9名出生缺陷儿童点亮重生的希望。
童趣涂鸦化恐惧
琴键叮咚疗心伤
会讲故事的墙壁会治愈。支部党员蹲下身看世界,把医院围墙涂成卡通城堡,让液氧站变身海洋馆。手术等候区的“阳光小屋”里,迪士尼城堡模型与椰树壁画相映成趣,术前焦虑的孩子玩着积木,慢慢忘记了手术的恐惧。这处由党员牵头设计的空间,融合了父母陪伴区、医护宣教角与社工游戏区,画架上还摆着患儿用蜡笔画的“医生叔叔辛苦了”。
病房里开出的艺术之花。血液肿瘤科的“病房学校”每天下午准时开课,党员志愿者用绘本给化疗患儿讲述生命故事。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项目负责人见证过这样的场景:“有个孩子边听边画,说要把故事送给去世的妈妈。”“正好小勇士”项目将手术化作闯关游戏,患儿手中的“通关护照”印着象征勇敢的“小勇士”,每完成一项检查就能盖一个小勇士印章;由党员组建的“小丑医生”志愿服务队,总戴着红鼻子表演魔术,把听诊器变成会变糖果的道具;准备做核磁检查的孩子捏着核磁乐高模型,扮演着“小医生”角色,为乐高玩偶认真做检查,突然咯咯笑出声:“原来机器长这样呀!”最动人的是琴声响起的午后,在钢琴演奏志愿者的指尖下,《致爱丽丝》的旋律流淌过走廊,白血病患儿妈妈悄悄抹去眼泪:“这是孩子生病后,我第一次听见她跟着钢琴声哼唱。”
节日里生长的希望微光。2023年以来,支部依托儿童节、母亲节等节日开展30余场活动。“儿童健康节”活动“我是小小医生”体验区,党员教孩子们学习心肺复苏急救法;“药世界的奇妙旅行”体验区将用药安全守则编成儿歌,让孩子们在看动画片时学会自救知识。
暖巢工程聚人心
红色引擎促前行
职工的笑脸是最好的处方。支部开设心灵驿站,把职工想要的亲子读书会、减压手工课变成现实:母亲节的绘本分享会上,医护人员抱着孩子读《妈妈成为妈妈的那一天》;除夕夜的年夜饭中,大家围坐一桌畅聊同事温情。20场活动像20颗珍珠,串起了职工的归属感,也让“全国医院擂台赛优秀案例”等荣誉水到渠成。
从晨光里的床头交接班,到深夜慈善救助群的消息闪烁,这支队伍用“星火”般的执着照亮角落——当迪士尼欢乐屋的暖灯亮起,当病房学校的铃声响起,当义卖会的吆喝声传来,人们终于读懂:自贸港建设中动人的风景,不仅是钢筋水泥的繁华,更是党员们俯身时,眼中映出的患者模样。那簇在妇女儿童健康之路上燃烧的红色星火,正以燎原之势,温暖着一座城市的心跳。
来源: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卢智子
编辑:刘维策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