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宜昌双双迎来江豚“新生儿”
“今天,在宜昌发现一只经历蜕皮过程的小江豚,我们用发现时间给它命名‘630’。”6月30日下午,宜昌生态摄影师杨河兴奋地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编号“630”的小江豚。通讯员杨河 摄
从今年1月开始记录到这只怀孕的江豚妈妈,经过漫长的孕期,这只新出生的小江豚终于“羞答答”露脸了。
今年1月,在长江宜昌水域拍摄到的怀孕的母江豚。通讯员杨河 摄
7月1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郝玉江博士判断,杨河老师拍摄的“630”可以确定是今年新出生的小江豚,它身上的花斑可能是蜕皮不均产生的斑印。
这意味着,“630”是长江宜昌水域今年有高清图片记录的第一只小江豚。
开心嬉戏的江豚。通讯员杨河 摄
2年前也是这个时候,杨河在长江宜昌水域拍摄记录到一只身上带有很多花斑的小江豚。
“它大约出生于当年的6月9日,江豚志愿者团队给它命名为‘609’。”杨河介绍。随后连续蹲守半个月,杨河发现:从第8天开始,“609”体侧出现一朵漂亮“白花”。在随后几天里,它的身上出现更多“花斑”。到了6月23日,“609”身上这些白斑消失,皮肤变得光滑圆润。这是长江湖北段自然水域首次完整记录到江豚蜕皮全过程。
郝玉江证实,长江江豚出生后,一般要经历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蜕去胎皮(蜕皮)。在出生后的第二周,小江豚身体某些部位起泡、发白,然后鼓胀破口,逐渐扩展到多个部位,直到自然脱落一层表皮。整个蜕皮过程短则3至5天,长则一周。蜕皮完毕,大体说明小江豚“满月”了。
玩起“花泳”的江豚。通讯员杨河 摄
7月1日下午,武汉江豚观察者、新洲区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徐建利,在新洲双柳长江大桥水域发现一个3头江豚小群,其中就有一只明显个头小巧的江豚。这是武汉新洲江段记录到的今年首头新生小江豚。
徐建利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近期,江水上涨,多个江豚小群又在新洲双柳水域开始活跃起来。
为什么武汉难以拍摄到更为清晰的江豚生态照片?武汉摄影师魏斌介绍,武汉江域较宽,长江武汉段江水通透性较差,同时,江豚出没的地方多为人迹较少处,这些地方缺少拍摄高点,江豚在水下划过的身影难以提前发现、不好掌握它们露出水面的时机,导致难以抓拍高清且让人满意的画面。
(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实习生石雯露)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