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伟大转折的前夜”
猴场会议纪念馆前的雕塑
贵州瓮安,青山巍峨、碧水萦回,这里坐落着庄重古朴的“一址一馆”——猴场会议会址及纪念馆。青砖砌筑的墙体厚重沉稳,飞檐翘角划破天际,以一种静默而坚定的姿态,向世人诉说:这里曾有红色血脉奔涌,如今也仍然处处闪耀着红色精神。8月21日,记者专程来到这里,追随先辈的足迹,探寻90年前遵义会议召开前的重要一夜。
“看,那就是我们的‘红飘带’!”当地人抬手一指,纪念馆前,一抹鲜红蜿蜒而出,七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伟大转折的前夜”。
1934年12月31日,猴场会议召开,明确了中央红军进军方向和重大军事决策,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基础,被誉为“伟大转折的前夜”。
“红色文物的背后凝结着伟大的革命精神,见证着难忘的峥嵘岁月。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发挥检察职能,推动红色文物保护。”瓮安县检察院副检察长赵金领告诉记者,在该院的推动下,猴场会议会址及纪念馆顺利完成“安全升级”,红色印记更加“鲜亮”。
2024年7月,“益心为公”志愿者向该院提报线索称:猴场会议纪念馆的消防设施老化、立面玻璃碎裂,存在安全隐患。
猴场会议会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中收藏了130余件红军长征时留下的珍贵文物,安全问题不容小觑。收到线索后,为尽快查明猴场会议会址及纪念馆受损情况,该院检察官开展实地调查,通过调阅文史资料,借助无人机航拍、3D建模等手段,确认“益心为公”志愿者反映情况属实,还发现存在窨井盖缺失、电线裸露放置、顶部渗漏等问题。
“馆藏文物多是铁质、木质、纸质。”承办检察官秦啟安介绍,“渗漏不仅会直接腐蚀文物及保护装置,还会增加场馆湿度,导致金属文物锈蚀,纸质文物纤维素水解、溶胀,缩短文物保存年限,字迹褪色;而裸露的电线,极易引发火灾,严重威胁文物的保存安全、危及游客的人身安全。”
革命文物保护等不起、慢不得,且必须精准细致,设计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迫在眉睫。
秦啟安告诉记者,该院邀请了有文物保护、消防安全等方面专业知识背景的“益心为公”志愿者提供指导意见。座谈中,志愿者从文物的管护与利用、消防安全要求与隐患排除技术等方面发表了各自意见。共识很快达成:该案的核心是如何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推动场馆获得专业、全面与长期性保护,展馆存在的问题亟须消除。
基于此,该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了检察建议,督促其有效履职,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推出长效管护措施。
同年9月底,瓮安县检察院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人民监督员以及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开展“回头看”,确认会址及纪念馆的十余处安全隐患已全部排除,“红飘带”等标志性建筑已翻新刷漆。
站在高处远眺,纪念馆前的红色飘带状主题雕塑格外鲜亮,仿佛要将这段意义非凡的历史系成一束,递给每一位来访者……
(来源:检察日报·要闻版 作者:张雪莹 丁艳红 邵丰)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