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一体化教研提升教师学段衔接能力

时间: 2025-08-29 07:11:00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一贯”优势,常因学段教研割裂而悬置。要实现真正的“一贯”,关键在于打破学段壁垒,提升教师的学段衔接能力。作为浙江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先行校,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学校立足办学特点,以“双线融合、三同工程、四位一体”为实施路径,探索了教研一体化新机制,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联动、闭环驱动的教研新生态,实现教师从“分段作战”到“贯通育人”的质变。

“双线融合”是教研一体化的机制创新。针对教研与教学“两张皮”、学段资源难以互补的痛点,学校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优势,构建了“指导+实践”的双线融合教研机制,横向由特级教师领衔组建“跨学段名师工作坊”,为衔接教研提供专业教研指导,纵向建立由学科教研团队和教师成长共同体组成的“中小学学科共同体”。双线并行打破了传统学段壁垒,让中小学教师在共研知识断层点的过程中形成了教学共识。如数学组绘制的“方程教学能力链”,明确六年级重在情境建模、七年级聚焦符号转化,就是这一机制下的典型成果。

“三同工程”是教研一体化的实践路径。针对六、七年级教学“陡坡断层”、教师互不了解学情教法的痛点,学校采用同课共研、同台共进、同题共究“三同工程”精准破解衔接难题。“同课共研”聚焦衔接难点,如开展“中小学同课共研《猫》”活动,小学侧重观察描写训练,初中聚焦主题隐喻分析,联合设计跨学段任务单,在对比碰撞中深刻理解学段差异与衔接要点。“同台共进”实施青年教师“128+N”培养模式(1份发展规划、2位导师、8维考核机制、N元发展平台),开展青年教师擂台赛,一年起好步、两年过好关、三年上台阶、四年展实力、五年显身手,通过擂台比拼,让教师全员卷入式参与和帮扶,促进教师共同进步。中小学同台开展单元学历案、项目化学习、精准教学等项目式教研活动,强化学教方式变革的衔接性思考。“同题共究”大力推行“课题式教研”,其核心亮点在于:驱动问题真实、聚焦成果产出、活动连续贯通、解放教师思维,极大提升参与深度与效能。如课题“中小学数学校本作业开发”,集结中小学教师共同研究,获省教学研究课题三等奖。近三年,学校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

“四位一体”是教研一体化的保障体系。学校建立科研、教研、评价、培训“四位一体”协同机制:梳理衔接理论依据,开发衔接课例与策略,评价追踪衔接年级学生适应性数据,培训转化校本课程,这种闭环系统确保了教研成果的有效落地。

通过系统推进一体化教研,教师加深了对相邻学段课程、教学与学生的认知,衔接教学的自觉性与能力显著提升,更在共同体的深度互动中实现了科研能力、合作精神的同步飞跃。

(作者系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学校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29日 第05版

作者:杨丽佳

猜你喜欢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