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事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李璟
近日,中国残联披露“十四五”时期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主要指标进展符合预期。经初步评估,规划明确的6项约束性指标、5项预期指标,将如期全面实现。
五年来,中国残疾人家庭年均纯收入持续增长,2020—2023年年均增速超过了6.9%,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基本同步,接受职业培训的残疾人超过217万人次;残疾人获得最低生活保障、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残疾人困难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现应保尽保,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稳定在90%和95%,截止到2025年6月,两项补贴分别惠及1188.4万困难残疾人和1640万重度残疾人;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已经实现97%,残疾人基本康复、辅助器具适配服务覆盖率稳定在85%以上,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完成128万户,超额完成110万户的既定任务目标。
保障水平与发展能力双提升
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国残疾人的保障水平和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残疾人事业发展朝着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方向迈出了坚实步伐。
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成效明显。将易返贫致贫残疾人全部纳入国家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相关部门持续开展数据比对和数据共享,共有99.1万易返贫致贫残疾家庭纳入监测和帮扶范围,并持续加大帮扶力度,守住了不发生残疾人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1050万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调整特困供养救助对象范围,确定低保边缘户及支出型困难人员的认定办法,受益残疾人超过200万。2748万以上的残疾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981万残疾人获得参保资助。各省(区、市)全部建立了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持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全国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超过1万家,残疾人接受托养服务266万人次,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的网织得更密、底兜得更牢。
残疾人就业规模稳中有升。“十四五”期间,全国已经就业的残疾人达到了901万,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累计达到231万,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2022—2024年)完成了164.8万的新增残疾人就业,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进入到互联网平台等新形态就业,一批残疾人技术能手在国内外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美丽工坊”中国残疾妇女文创作品精彩亮相巴黎残奥会和纽约联合国总部。
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实施新修订的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共有3446万人次的残疾人得到了基本的康复服务。657.89万人次的残疾人获得了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各省(区、市)都建立起了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实施新一轮国家残疾预防行动,残疾预防和残疾人的健康水平也明显提高。
残疾人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行动,做好“一人一案”教育安置,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权利得到有力保障。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快速增长,在校生现在有7.58万,普通高中在校残疾学生也有5.98万,特别是每年都有3万多名残疾人走进大学,在校的残疾大学生超过10万。
残疾人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颁布和地方相关实施办法的制定实施,进一步改善了残疾人出行和参与的环境,残疾人居家、出行和社会参与的能力、便利度明显提高。
共谋“十五五”发展蓝图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正值“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关键时期,“十五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正在广泛征求包括残疾人在内各界意见建议。
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长奎表示,“十五五”时期将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重点提升多个领域。
在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方面,将把提高残疾人特别是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完善与残疾人相关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保障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动态调整、逐步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特别是加强对农村残疾人的常态化帮扶。同时,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
在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方面,将持续扩大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等急需短缺服务的供给,立足残疾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残疾人和老年人、儿童一样,都是促进公共服务均衡可及的重点人群,将统筹整合生活性服务业、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等资源,推动助残服务与养老、托育服务统筹协调发展。
在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方面,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以残疾人保障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为主干,以残疾预防、康复、教育、就业条例等为重要支撑的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十五五”将推动修订残疾人保障法,深入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切实加强司法保护,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努力让残疾人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科技创新是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十五五”时期,将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下大力推动科技助残,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和体系,搭建“政产学研用”的合作平台,推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于残疾人领域,推动脑机接口等助残新技术、新业态。重点掌握残疾人需求和推动创新科技应用两端用力,让科技发展造福更多的残疾人。
另外,实现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物质要富裕,精神也要富裕。“十五五”将坚持立足社区、面向残疾人群众,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和产品。支持残疾人参与文艺创作,培育发展残疾人文化产业,尽展残疾人聪明才智。在竞技体育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残疾人群众体育发展,让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休闲健身。
中国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残疾人兄弟姐妹的获得感真切、幸福感充盈、安全感踏实。下一步,将全面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目标,科学编制“十五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