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爱生活的人,眼里有光(评论员观察)

时间: 2025-04-08 09:24:00

李洪兴

最近,有朋友向我推荐了一位农民大姐——山东临沂果农吕玉霞。朋友说,“看她的文字,很治愈”。

吕大姐写了什么?网友们说,她写的是“田园诗歌”。她自己却说,“顶多算顺口溜”。先看几句:写春天,“年轮循环的波纹”“大地睡醒的动人”;写瓜果,“日月轮回的星辰”“晨起暮落的成果”;写农桑,“远山景,田野光,农人辛勤收获粮。山地秋风皱波浪,玉米大豆携高粱,地瓜芋头伴大姜,样样不离汗水淌”……

这笔下,分明是劳作的艰辛,是时令的寻常,也是生活的闪光。田间地头的弯腰耕作,化作农民大姐的真切感悟与朴实文字,不是“生活的史诗”又是什么?有人评价道,这是“长在大地,溶在岁月”的文字,照见的是沃野的滋养、岁月的绵长。

比岁月更长的,是人的成长。吕大姐50多岁了,还能“成长”?个人经历中自有答案。童年时,父亲在农活间隙讲古诗词,让她爱上文字;务农、打零工时,常常背诵诗词;“触网”后,以短视频形式把诗歌发到网上;如今学会了剪辑视频,还开启直播,帮家乡推销特产……吕大姐笑呵呵的脸上,虽布满岁月的褶皱,但留下对热爱的执着、对新事物的渴望。无论是谁,越成长、越学习,生活就越丰富、越开阔。那些从心底里生发的诗句,注解生活的诗意,展现生命的力量。

比个人力量更强大的,是一群人的向往。这些年,我们常能在很多普通人身上,看到闪耀的光。“矿工诗人”写道,“我把岩层一次次炸裂,借此,把一生重新组合”;“农民画家”用烧火棍作画,她说,“要把平凡生活过成诗”;“保安小哥”曾边工作边蹭课,10年“六战法考”,考过后入职一家律师事务所,“最好的年华,没有虚度”。生活剧本里,第一页或许无法定调,更多篇章得靠自己续写,只要莫忘自己是“主角”,就能在落笔千行中写出无与伦比的精彩。

精彩叙事中交织着“微光叙事”的图景,“微光叙事”共同编织成时代叙事的鸿篇。啥是好的时代?好的时代,就是能看见普通人、成就普通人的时代。当我们拓展视角再看,车间里的打拼者,实验室里的攻坚者,教室里的授业者,诊室里的生命守护者……他们有自己的家长里短,也有与时代同行的以梦为伴。无论喧嚣,无论忙碌,无论困扰,那些时光缝隙里的“碎碎念”,是细微的情感波动,也是时代脉动。这其中,可贵的是每个人都在奋力开拓自己的路,哪怕有困境也坚信希望就在转角处。

这种坚信并非凭空而来,它印刻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勤劳智慧,坚韧挺立,务实乐观,自立自强,奉献担当……中国人身上的美好品质与精神气质,流淌于一代代人的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这样的精神世界,让不管何种身份角色的人们,都拥有不惧艰辛、勇于追梦的价值认同,“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正因此,我们把稻谷种进了沙漠,让欧洲老牌车企惊呼中国造车“掌握了方向盘”,在三维世界里“开创了二维金属这一重要研究领域”。维新,求进,为实,这样的精神气质让我们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凯歌而行。

爱生活的人,眼里有光;敢拼搏的人,浑身是劲。不妨再看吕大姐的诗:“杨柳有约春已归,人间花开又一回。地脉根深藏新岁,耕云种月待芳菲”。新一岁,又一春,田野辽阔、播下希望,克己奋发、壮怀激昂,我们相信“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08日 05 版)

猜你喜欢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