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中心建设已覆盖全国1490个区县 覆盖率达52%
昨天(20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组织的全国卒中减残试点经验交流会在江苏海安举行。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去年底,卒中中心建设已覆盖全国1490个区县,覆盖率达52%。
今年各地将大力推进县、乡、村三级卒中防控体系建设,切实降低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
卒中俗称中风,我国每年新发卒中350万人,其中,60%的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启动实施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计划5年内减少100万新发残疾。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 吉训明:希望通过村卫生室的有效早期识别,提升乡镇卫生院慢病的有效控制。县医院减残中心一旦发生急性卒中之后,急诊救治能够把新的技术运用进来,把管理运用进去,能够减少卒中的残疾率,加强康复。
去年,全国卒中患者从呼救120到溶栓的平均时间为41分钟,优于国际上60分钟的黄金时间标准。全国静脉溶栓25万例、取栓7万例,大约一半取栓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或能自理。
打造卒中患者1小时黄金时间救治圈
作为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试点地区,江苏省海安市打造卒中患者1小时黄金时间救治圈,有力保障了辖区居民的健康。
前几天,江苏海安市民孙启洪一觉醒来出现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的症状,家人立即拨打120求助。不到一小时,孙启洪就被送到海安第一人民医院完成了溶栓、取栓治疗,现在已经基本恢复准备出院。
患者 孙启洪:平常社区宣传比较到位,第一时间我怀疑自己中风了。打了120之后,救护车来得比较快,身体恢复得也比较快。
2024年,海安开展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试点,加快卒中减残中心、卒中防控站、心脑健康哨所三级防治体系建设,卒中患者实现“上车即入院、边走边治、一路绿灯”的“零停顿”急救。海安市人民医院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从抵达医院到溶栓,平均时间缩短到37分钟。
今年,海安市将卒中防治纳入民生实事项目,财政投入500万元专项资金,建立市、镇、村三级卒中防治体系。将30岁以上人群列为血压测量对象,对高风险人群实行分类管理。
海安市曲塘镇创新村村民 蒋进美:我以前的血压很高也没重视过,后来通过医生的指导,做了药物调理和饮食调整,现在血压都正常了。
海安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 主任 吴金祥:我们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脑卒中发病率下降30%、致残率下降40%、复发率下降50%的建设目标。
(总台央视记者 龙晓勤 江苏台 南通台)
责任编辑:魏韫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