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水之畔的服饰华章——卓尼三格毛
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洮河如一条灵动的丝带蜿蜒而过,滋养着卓尼这片神奇的土地。在这里,有一种服饰穿越千年时光,以独特的魅力诉说着藏族人民的历史与文化,它就是卓尼三格毛服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民族服饰的星空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溯源:历史深处的回响
卓尼县历史源远流长,其原住民可追溯到古时的羌、戎诸部。至元末明初,部落经过同化与融合,形成了卓尼藏民族的雏形。据记载,藏王赤热巴巾派征税大臣之子来到卓尼建立政权,此后,当地藏族沿袭拉萨宫廷服饰和发型式样,并结合自身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与民俗风情,逐渐孕育出古风犹存的卓尼三格毛服饰特色。它不仅是吐蕃时期西藏宫廷服饰的珍贵遗存,更是全藏区保留最完整的古代服饰礼仪 “活化石”,承载着卓尼藏族先辈们的智慧与记忆,见证了民族的发展与变迁。
匠心:精湛工艺的诗篇
三格毛服饰的制作工艺极为考究,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匠人们的心血。女子们将头发梳成三根粗大的辫子,中间辫子上缀有嵌着珊瑚珠玑的阿珑银钱。这些银钱印有十二生肖或藏八宝图案,从发根到发梢依次串联,一般有20多块,既寓意着十二个月平平安安,也是财富的象征。
服饰由长袍和马甲组成。长袍类似于满族旗袍,两边开叉,线条流畅,尽显穿着者的婀娜身姿。马甲藏语称为“库多”,领口处全部由人工刺绣,绣工精细,图案多为花草、鸟类,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女子的心灵手巧,诠释着 “要知姑娘巧不巧,单看女红就明了” 的传统审美。在颜色搭配上,已婚妇女偏好蓝色、深绿色等深色系长袍,搭配紫红色或大红色马甲;未婚少女则钟情于深绿色或粉红色长袍,配以紫红色马甲。蓝色代表天空,绿色象征大地,体现了卓尼藏族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审美情怀。
此外,三格毛服饰的帽子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珊瑚斑玛帽由珊瑚串联而成,呈梯形,小面与前额对齐,大面披盖头顶,两侧饰有丝带,垂于脑后,通常在喜庆日子或重大节日时佩戴,尽显庄重与华丽;沙茹帽呈圆形,似球冠状,前额处有10个小半圆连续锯齿形图案,每个齿尖缝缀红色小珊瑚或银珠,两边垂黑色长缨穗,多为红色碎花绸缎制成,独具韵味;窝窝帽则把织锦缎沾缝在毡帽上,有4个半圆形帽檐,可根据天气调节,帽身装饰精美,尽显匠心。
传承:时代浪潮中的坚守
在现代社会,尽管年轻人追求时尚潮流,平日里穿着三格毛服饰的人逐渐减少,但在卓尼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以及婚礼上,它依然是主角。每逢佳节,卓尼的大街小巷都会出现身着三格毛服饰的人们,她们宛如流动的画卷,展示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值得欣喜的是,2010 年,三格毛服饰被列为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致力于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州级非遗传承人殷保朝创立了服饰加工公司,吸纳本地妇女参与,培养出一批 “巧手”,推动了三格毛服饰的传承与发展,也为当地群众开辟了新的增收途径。
如今,三格毛服饰不仅在国内绽放光彩,还走向国际舞台,吸引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目光。它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卓尼藏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这朵绽放在洮水之畔的服饰之花,将继续散发迷人的芬芳,续写不朽的传奇 。
(来源:卓尼文旅微信公众号)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