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主要衔接哪些方面

时间: 2024-01-20 06:08:43

今天主要内容呢,会分三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先跟大家聊通识性的内容,先说一说幼小衔接对我们家长和孩子来说会发生什么?

第二部分呢,会聊一聊幼小衔接需要跟孩子做些什么准备。

第三部分聊大家就最关心的话题,比如幼小衔接班要不要上,还有其他小伙伴的提问。

好的,我们先进入第一部分哈,幼小衔接对于大人和孩子来说会发生些什么?总结来说,就是孩子们从一个纯玩的幼儿园环境到一个以学习为主的正规的学校环境的过渡。

这个过程,孩子和家长都会面临身份和角色的转变。对孩子来说,以前的幼儿园环境是非常宽松的,以玩为主,以兴趣培养为主,对学习也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而上一年级以后呢,是一个系统学习的环境,相对来说,严肃规范,有明确的学习要求和目标,会通过作业、考试,这些作为衡量的标准。对于家长来说,以前主要是陪孩子玩嘛,觉得开心觉得舒服就行也是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上了小学以后,家长就变成孩子学习背后的那个支持者,因为有了作业和考试这些相对具体的一些衡量的手段,家长也需要面对这些。因为这些改变,对孩子在遵守规则,自理能力,专注力方面都会提出更高要求。而对于家长的主要挑战,我个人觉得最主要的就是自身角色的一个转变,就是成为孩子成长背后的脚手架,而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注点,就在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听到这里,大家会不会感觉有些紧张,好像小学是一个很严肃的环境,担心自己的孩子在适应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呢?为了帮助大家放宽心啊,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家的经历,希望听完这个案例,大家会心里比较有个底,不至于太焦虑,太着急,另外也是通过这个案例跟大家聊一聊,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做些什么样的准备。

我们上的是一所非常普通的公立学校,以后可能群里面也有小伙伴的娃,会跟暖宝上同一个学校,咱们这个学校呢,相对来说是比较偏严肃一点的,就是学校里面没有做什么幼小衔接相关的活动,知道有一些学校会做的,比如说,第一个星期一年级的小朋友是不用上课的,他们主要是用来熟悉学校参加一些活动。但咱们学校是没有的,从上学第一天开始就是比较正儿八经的正经危坐的听老师讲学校的纪律规则,然后紧接着就是正式的上课内容。我家娃在上学的第一周是不太开心,应该说是非常不开心。他都是很高兴的那种嘛,那第一周呢?经常回来以后会跟我说妈妈,我不要上小学,我要上幼儿园。说明孩子那第一周的体验感是不太好的。听到这话呢,我一方面特别理解,因为我也感受到学校那种非常严肃的氛围,那种学业压力扑面而来的气息。另一方面,我内心也是非常忐忑的,我有点担心孩子会不会适应不良。就我老公宽心,他经常安慰我,说别的孩子都能适应我们家孩子一定能适应。是的,我也是试着抱着这心态吧!然后孩子没有很久就逐步融入了小学的生活,可能一个多月吧。到下学期的时候就状态更好了,每天挺愿意去上学啊,去接他的时候也能够看到很高兴的样子。嗯,有一次因为下暴雨,红色警报临时停课,他还非常不开心,一直在那唠叨,不能去上学,那我干点啥呀,似乎是说不上学就没有了精神寄托似的。从那会儿我就非常放心了,我知道她已经认同了自己小学生的身份。

那孩子有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回头来看啊!我提前做了些什么帮助孩子去适应这个小学呢?又或者说嗯,回头来看,我认为提前做一点什么准备,对孩子来说,适应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结来说,我觉得最主要的有几个点啊。第一点就是始终跟孩子保持深入连接,就是非常信任的亲子关系。我的老公经常说我是一位很用心的妈妈,我真的是很用心的,从孩子出生以后,就给了他非常充足的陪伴,而且在陪伴的过程中也是非常投入的,所以我们之间建立了亲子关系是非常好的。这一点特别特别重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或者是说从正面管教和游戏力养育提倡的来讲,跟孩子建立深入的连接在我们培养孩子过程中,都是第一要务,只有我们跟孩子建立非常信任的关系,孩子能够在父母那里体会到足够的安全感,他足够的安全感才有动力去探索世界,包括学习。在游戏力养育的理念认为,孩子生来自带智慧,天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有爱心、可爱、友好、乐于合作。这是孩子的天性,而激发孩子的天性,需要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及时给孩子充电。

第二点,我觉得是社交能力的培养。我有观察我们家孩子转变上小学的态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在班上交了一群好朋友,他经常在回来以后跟我分享,他跟班上谁谁谁嗯,加了好友,班上有哪些同学很喜欢他,他又喜欢哪些同学。谈到这些的时候,他总是很喜滋滋的,很有满足感,平时放学的时候写完作业啊,或者周末的时候也经常有同学打电话邀请他去玩。那个时候我特别能够理解社交对于孩子去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性,就是他能够在团队里,在这个班级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个跟阿德勒心理学里面讲的孩子的首要行为目的是获得价值感和归属感,也是非常一致的,孩子他希望在这个团队里面是有价值的,有用的,是被爱的。而当它获取了这些的时候呢,孩子就融入了这个团队,融入这个团队跟学习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其实我们也可以回想一下,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期待上学,很有可能是因为让我跟哪些同学约好了要干点什么哟,做点什么好玩的,很少是说明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新知识啊!设想一下,就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喜欢班集体,喜欢这个学校是多么重要。

第三个方面,我觉得需要准备的就是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因为上小学以后,孩子需要自己管理自己的地方还是挺多的,比如说每天的学习用具啊!那个时候经常会在群里听到家长说我们家孩子的什么东西不见了,有没有在你们的书包里?我们家大宝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偶尔一两次是因为她放在抽屉里面拿回来,如果这方面的能力可以的话,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为如果是练习册啊,或者是重要的一些学习用具丢了,可能会影响到写作业,交作业啊这些,对孩子来说特别重要的事情。然后这方面的能力也会影响老师对孩子的评价,那在孩子眼里,老师是权威,老师的评价是特别重要的,如果老师能够给到孩子正面评价,在学校的自信心会提高很多,也会更有归属感。另外,在家里,自理能力也会有影响哈,比如说早起的时候,因为时间都比较紧,如果孩子能够自己完成自己的那部分,那家长就可以省很多心,早起出发就会更加顺畅,同样的晚上睡觉也会更加顺畅。自理能力包括了很多部分哈,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孩子来说,我们可以有一些具体的目标,比如说孩子可以自己穿衣服穿鞋穿袜子,比如孩子出门和回家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物品保管好等等。当然,如果我们的孩子暂时还没有具备这些能力的话,现在培养也是来得及的,整个小学一年级都可以用来练习,不断去熟练。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育儿有道幼小衔接项目组的新艳,在咱们社区开展过一次幼小衔接方面的课程,可能群里面也有一些小伙伴参加了。新艳的这个课程主要介绍的就是能力方面的准备,引用了北师大一位教授总结出来的幼小衔接必备的八大能力:包括视知觉、听知觉、知觉转换、运动、数学能力、语言表达、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品质,是非常全面的,包括家长在家里怎么样做自测,还有怎么样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提升这方面的能力。这个八大能力讲的非常的全面,这些方面的能力,大部分的孩子在家里,在幼儿园里都会经过很多练习,都是有一定基础的哈。那我结合个人的经历来说,认为最重要的三点会是在以上几个方面:一是父母跟孩子的深入联结,二是社交能力,三是自理能力。

那接下来聊第三部分,也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哈,就是关于学业方面的准备以及幼小衔接班要不要上的问题。

我相信哦,在幼小衔接阶段的爸爸妈妈,目前耳边都会有几种声音,影响着大家的决策。这些声音分两种啊,一种是不主张的提前学习的不主张报各种幼小衔接班的,这种声音来自官方的,比如说教育部就明令禁止幼儿园去小学化,是不允许幼儿园开设这些教授知识的课程的,教育部提倡孩子们零基础进小学。

而另一种声音拿去主张提前学习的主张上幼小衔接班的,这种声音是来自于身边的其他家长,比如说已经上过一年级的学生的家长,他们会分享孩子在上一年级的时候,会在学业上面遇到很大的困难,会在做作业的时候遇到很大的挑战,也会建议还没有上小学的家长呢,提前给孩子做一些准备,这样可以让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更加顺利一些。当然,我们身边有很多家长,他们已经上了幼小衔接班,这会让我们自己做决策显得更加紧迫,就会有这种担忧,如果的孩子不上幼小衔接班,会不会跟不上。

这些声音都是现实存在的,也都是有根有据的。教育部的要求和倡议是基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做出来的,并不是说那些政策研究者,他们高高在上,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所以做出了这样高不可攀的政策。如果我们去看0到6岁孩子这个阶段,最主要的任务还有他的主要学习方式就能够理解。0到3岁,最主要的任务是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而3到6岁了,在儿童发展心理学里面被定义为叫玩耍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他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玩耍,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发展的各个方面的能力,而像一些技能知识方面的学习,是属于非常结构化的系统的规范化的课堂,是不太适用于0到6岁孩子的。我之前在上自主学习力课程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专门做自主学习力研究的,叫王瑶老师,他也是不提倡提前学习的。王瑶老师不仅做研究,他还会很多孩子们直接打交道,辅导一些在学业方面有困难的孩子。从她的经验来讲,她认为提前学习是会牺牲孩子将来的学习意愿的。还有不主张提前学习的,我之前听过一些课程,是几个名校小学校长讲的。他们的观点都比较一致,总结起来有几个方面,他们认为幼小衔接阶段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对于幼小衔接方面的课程,通常是不太建议的,当时有一个校长提过三年级现象,就是孩子12年级的学习成绩都非常好,但是三年级就降下来了,他认为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呢,就是孩子提前学习了幼小衔接的相关东西,然后再上12年级的时候,因为内容对他来说太简单了,所以孩子就不再好奇,进而没有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等到上三年级的时候,课程难度增加了,孩子就跟不上。

不主张上小衔接班的主要是这么几种声音。

主张上幼小衔接班的,我们身边的过来人家长传递的信息也是现实存在的哈,一年级的部分孩子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还有在适应多任务的作业模式过程中确实会遇到一些挑战。而有一部分的提前学习,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会降低这种难度,这些经历也是真实的。

所以我们了解到这些观点背后的逻辑很重要,但是最后做怎样的选择,还是要看我们自己的需要。我觉得主要需要考虑这两个点吧:

一个就是我们自己的养育理念,这是最主要考虑的点吧!怎么看孩子在适应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怎么看待孩子的能力?怎么看待可能发生的挑战?是否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去陪孩子面对这种挑战?等等。如果我们把幼小衔接当作很自然的阶段,就像我们在工作单位,在一个岗位做的很好,很安稳,有机会晋升到一个新的职位一样,需要面对新的要求,新的目标,新的挑战。但是这是自我成长的一个部分,但是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并且乐于接受接下来的挑战。如果是这样的一个状态,其实上不上幼小衔接班都不太重要了,因为你一定会陪着孩子去适应的。如果是我们想尽可能的帮助孩子降低一些难度,让这个过程顺利一点,因为我也担心,到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心里会焦虑,可能现在上幼小衔接班,做一些准备,会让自己感受安全一点,有这样的心态也是非常正常的,应该被接纳的。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就是孩子的意愿,如果孩子愿意学,家长肯定要给机会的呀。但是在具体的安排上,家长需要把一下关,比如说哪些提前学,比如写字,通常是不建议提前练习的,因为孩子的手部小肌肉还没有发育到程度,写字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提前学习,孩子觉得很辛苦,可能会过早失去对写字的信心和兴趣。如果练习过程没有正确的指导,可能还会养成一些错误的习惯,上学以后,老师还要需要先纠正写字的习惯。当然,我们在在这里说的是普适性的规律哈。也有可能有小伙伴的孩子在学写字,写的挺好的,孩子也挺乐意的,这里会存在个体差异。另外就是孩子的大部分时间应该是用来玩乐的,而不是应该被安排的满满的。丹尼尔西格尔在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一书里有提到孩子应该做孩子他不应该每一刻都被安排满,他应该有自主时间,亲子时间和学习时间,那对0到6岁的孩子来说,自主时间和亲子时间应该更充分。

所以说幼小衔接班要不要上,我认为最主要还是要看一下大人的想法和孩子的意愿,综合考虑。

并不是说上了幼小衔接班一定会怎么样?或者是不上幼小衔接班一定会怎么样?各种挑战和困难都是有几率发生的,但是相信爸爸妈妈抱着跟孩子一起积极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的心态,再加上正确的方法,这些问题一定都是能克服的,孩子们也一定是能适应、融入小学生活的。

那接下来针对小伙伴遇到提问做一些回复

1.阿庆有提到孩子不愿意做作业,怎么办?

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而且普遍的现象,首先妈妈要放低焦虑。我们刚刚有聊到3到6岁孩子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游戏嘛。那做作业这种事情对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很无趣的,很严肃的,不喜欢是很自然。那发生了这种事情,爸爸妈妈可以怎么样帮助她呢?打骂吼这些方式肯定是不推荐的,这样会让孩子过早的感受到学习的辛苦,还没开始上小学呢,就厌倦了学习和做作业,那就得不偿失了。那我们怎么样去帮助孩子克服呢?一个是量要有控制哈,始终要记得咱们这个孩子,他还是没有上小学的,还是幼儿园阶段的孩子,量太大的话,会让孩子感受到很强的压力感,会抗拒。第二呢,需要给孩子一些自主感,比如说孩子晚上哪个时间段去做完成作业,他有自主权,他可以自己说了算;或者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第三个部分呢,就是尽量把作业和学习呢,变成好玩的事情。我家暖宝在中班和大班的时候有在关键词那边学英语,每次都有打卡的任务,他也是很难完成的,如果我在旁边催他,提醒他都是不太有用的,后来我就把每次的打卡任务都变成了过家家的游戏,我们用他的玩具做课程里的角色,分别扮演,这样去完成每次的打卡。他的参与度就很高,然后每次打卡都置顶,未打卡置顶次数多了,还收到过一笔奖金呢。举例来说,我记得有一次打卡的任务是形状的,然后我就准备了几个图案。眼睛三角形的鼻子长方形的嘴巴,凑成一张脸。

这个阶段,父母的陪伴和帮助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她还没有养成这种完成作业的意识,也没有这种能力。

第二个问题啊,就是阿霞提出来的,怎么样培养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学习主动。这个可能一节课都讲不完,这是一个大课题,以后咱们群里面可以开个这样的专题,应该有很多妈妈们特别有兴趣哈,这里先做一些简短的回复。心理学研究人的内驱力,跟以下三个因素非常相关:自主感,胜任感和联结感。自主感刚刚我们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有聊到啊,就是孩子对于学习有一定的话语权,比如做作业,什么时候做,比如晚上看书,看哪些书他都有一定的自主决定权,这个是很重要的。胜任感的就是孩子要有这种学习的自信心,在设置任务难度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来做出选择。如果孩子遇到困难,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父母都能够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支持。第三个呢,就是联结感,父母的支持很重要,如果孩子做作业叫了几遍都没有行动,我们忍不住骂他吼他,这个时候联结就断裂了。孩子就很难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培养自主学习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啊,是一场持久战,前期肯定是需要父母特别多帮助和陪伴的,我们要始终记得孩子的学习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如果我们期待哦,孩子现在这么小,或者是说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能够养成自觉自律的学习习惯是会比较困难的啊,需要调整我们的期望。

第三个就是其他小伙伴关心的一些话题,比如说认字啊阅读啊运动之类。就是我看到有很多培训机构,会说3到6岁是大脑发育的飞速期,是最佳学习时间,所以会推荐很多课程哈。嗯,是的,从脑科学的研究来看孩子到5到6岁的时候,大脑结构发育已经是成人的50%了,到七岁的时候可能接近70%到80%了,但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还没有到这样的程度,并不意味着这个阶段需要大量的结构化系统的学习,这个阶段仍然是以玩耍为主,孩子是通过玩来学,再次强调哈。以识字来说,我们会更推荐在阅读中和生活中识字,并不推荐把字单独拎出来,也不推荐在阅读的时候以识字为目标。这个怎么说?孩子他会有这个阶段,对汉字感兴趣,我们的母语嘛,看到比如招牌上,广告栏上有汉字就会问自己写的是什么?我们告诉他就可以了。我们以单以识字为目标,拿字卡去学习的话,其实孩子他是很难去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因为不在情境里,这样的学习会非常吃力而且效果不好。

为什么不推荐孩子在阅读中以识字为目的呢,因为我们在陪孩子看书的时候,主要看的是绘本嘛,里面有图片,图片包含的信息是非常大量的,如果孩子只关注汉字的话,就有可能忽略图片里面的很多内容,他获取的信息量是极为有限的。识字其实不用着急,只要大家坚持跟孩子有亲子阅读的时间,然后在一年级以后,他的识字量会慢慢的上去的。我家暖宝就是属于这种,没有刻意去教他识字,上一年级之前,他的识字量也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到现在他可以完整读完一个比较长的故事。

再说阅读哈,我是推荐早期阅读的,我的两个孩子都是在一岁之前就开始接触绘本,每天都有保证一定量的阅读时间。我个人是非常受益的,首先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亲子活动,另外,对于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早期的阅读呢?嗯,是以兴趣培养和习惯培养为主,不建议有功利性的目标,比如说孩子要讲出什么样的故事,或者是她要认哪些字,这就是与功利性的目标哈。早期阅读应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短期可能也很难说有很大的成效。孩子上学以后,语文学习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阅读就是一直在积累。

如果将来还能上学,以后希望通过阅读去提升他的写作能力,到时候再可以做一些刻意的练习,那是后话了。

再说运动,可能小伙伴也都听说过哈,阅读和运动是儿童塑造大脑的最佳方式,哦,嗯,是的,一些早教机构在给孩子做测评的时候,首先看孩子的大运动发展程度,如果大运动发展到位的话,其他都是不成问题。还有我没有看到一些做感统的机构那些课程都是死贵死贵的,其实他们用的方法都是运动,只是说设计过的运动。其实如果我们平常注意孩子在这方面的运动的话,感统方面的钱就完全可以省下来。公园里面其实有提供很多这些运动的器材,可以让孩子们去爬石头,吊双杆,都是很好的练习。家长们特别特别关注的专注力的发育,跟我们大脑结构里面有个叫内耳前庭,觉得是非常关心的,而那样前庭觉的发育跟运动也是紧密相关的。

除了塑造大脑以外,还有一些运动可以帮助提升我们的肢体灵活性,对写字爱也是有帮助的,比如说拍球,打球。

另外,我觉得运动还有一个很好的好处,就是帮助孩子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吧!因为我们对身体的掌控能力的那种感觉,会影响到我们的自信心,比如说我们能够去通过身体去克服一些有难度的动作。。

猜你喜欢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