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明星夫妇突然自曝:儿子确诊!

时间: 2025-04-05 18:07:00

近日,演员雅琦在其视频账号上分享育儿日常,并透露她的儿子糖豆曾患抽动症。此消息一出,很快引发网友热议,也让更多人关注到儿童抽动症这一疾病。

4月5日,武汉儿童医院专家表示,我国有近1000万抽动障碍患儿,他们容易被误诊,也容易被周围人误解,需要家长、老师的理解和陪伴,越是严厉管教,反倒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

日前,雅琦在视频中分享时表示,儿子小时候被诊断患有抽动症,症状表现为频繁耸鼻子、挑眉毛等。此后,她和李子雄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并积极配合治疗,病情也得到了控制。

雅琦提到,过度求医或盲目尝试偏方可能适得其反,科学评估与耐心坚持才是关键。

雅琦的视频引发了不少家长关注,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自己身边就有抽动症的孩子。


据了解,雅琦是TVB著名演员李子雄的妻子,两人2018年育有一子。李子雄是香港知名影视男演员,因出演的大多是阴险狠辣的坏蛋,李子雄被称为香港TVB“御用反派”

视频截图

10个孩子中就有1人患病

“这类疾病在临床并不少见。”担任中国抽动障碍协作组组长的武汉儿童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智胜教授介绍,抽动障碍患病率为2.5%,按照目前我国20%以上人群处于18岁以下年龄段来估算,儿童抽动障碍患者人数近1000万,几乎每10个孩子中就有1个抽动障碍患者。

刘智胜教授表示,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症,是儿科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一般早期最常见的是面部肌肉抽动,如眨眼、挤眉、耸鼻,继而出现摇头、耸肩、扭颈等运动抽动,还可能有喉部不自主地发出异常声音,少数患儿会不自主地说脏话等。从临床来看,半数以上患儿可以伴有一种以上的共患病,包括多动症、强迫症、焦虑症、学习困难、睡眠障碍等,临床上很容易误诊。

“该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男孩多于女孩,以5至10岁最为多见,一般在10至12岁时症状表现最严重。”刘智胜说,约半数以上患儿到18岁以后症状可能消失,但部分患儿还可能延续至成年。

值得关注的是,抽动症的孩子容易被误解,以为是故意调皮捣蛋、挤眉弄眼,在家长、老师、同学的多方压力下,孩子的心理压力会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反倒会加重抽动障碍的症状。

专家呼吁让孩子们“慢慢来”

刘智胜教授回忆,他和团队曾接诊了一位10岁男孩,上小学后经常被老师请家长。据老师反映,他在学校很“调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总是动来动去,还发出鸟叫一样的怪声,成绩在班上摆尾。平时,他还喜欢挤眉弄眼、摇头晃脑。家长带他反复排查,效果不明显。直到2024年,家长带孩子到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看病,经过专业检查及评估,孩子才确诊为抽动障碍合并多动症,因此导致一系列行为异常,进而影响到学习。经过近一年的对症治疗,目前,孩子的情况大大改善,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被确诊为抽动障碍,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刘智胜教授解释,抽动障碍一般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但可共患一种或多种心理行为障碍,如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睡眠障碍、焦虑/抑郁障碍等,导致注意力下降、学习受到影响等,需尽早干预治疗。

孩子的疾病会延续至成年,是否会影响将来成家立业?对此,中国抽动障碍协作组秘书长、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孙丹教授表示,抽动障碍可延续到成人,对患者的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可能产生不良影响,需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慢病管理。不过,通过积极干预和治疗,约半数以上患儿到18岁以后抽动症状可能消失;部分患儿还可能延续至成年,但只要抽动症状轻微,不影响生活和工作,无需太在意。

治疗抽动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医生,还需要学校、家庭的关注和支持,给孩子多一点耐心,多一些关爱,同时更需要孩子的参与和配合。”刘智胜教授呼吁,希望全社会联手为抽动障碍患儿营造宽松的成长氛围,让他们能“慢慢来”。

来源:海胆新闻综合极目新闻、广州日报、潇湘晨报等

编辑:孙玮

猜你喜欢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