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世界冰川日,也是这名中国科学家的诞辰纪念日

时间: 2025-03-30 19:41:00

2022年,联合国大会第77届会议通过决议,宣布2025年为国际冰川保护年,并宣布自2025年起,每年3月21日为世界冰川日。事实上,3月21日也是我国冰川学奠基人、中国冻土学和泥石流研究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施雅风先生的诞辰纪念日。为纪念施雅风院士的科学贡献,普及冰川科学,3月29日晚,上海科普大讲坛第222期暨“遇见@科学家——致敬施雅风院士”特别活动举行。

从南极冰盖之巅到北极浮冰之上,从青藏高原冰川到北极永久冻土,中国科学家们正在用脚步丈量地球的极寒之地,用科技解码气候变化的密码。三位科学家在《勇闯地球三极,开启全新视野》科普讲座中分别讲述了各自的冰雪征程。现场观众在云上海洋馆梦幻有趣的海洋主题氛围中沉浸式聆听讲座,线上超过18万人次共同参与讲座。

中国南极昆仑站首任站长、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李院生研究员在《问鼎南极冰盖最高点》科普讲座中介绍了他和科考队队员在南极冰盖最高点——海拔4093米的冰穹A,建立起中国南极昆仑站的壮丽征程。在这片年平均温度-58.4℃的极寒之地,他们开启了深冰芯钻探的科学工程。这些距今80万年的深冰芯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时间胶囊”,是解读地球气候演变的关键所在。

马红梅教授在《中国北极黄河站——探索北极奥秘的前沿哨所》科普讲座中讲道,北极地区升温幅度是全球平均升温幅度的2-4倍,影响着我国的气候、航道、海平面等。北极黄河站处于北极升温最快速的区域,是开展“气-冰-陆-海-生-空”多圈层相互作用、探索北极奥秘的前沿哨所。她还详细介绍了北极黄河站建站历史、考察行程、气候生态特征和科研成果等,全面展示了黄河站在探索北极奥秘前沿哨所的重要地位。

史贵涛教授在《青藏高原冰川:消融的“气候密码”》科普讲座中谈到,这些冰川不仅孕育了长江、黄河等亚洲十大水系,维系着区域20亿人口的淡水安全,更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记录着第三极的环境演变。在气候持续变暖背景下,作为地球气候演化的天然档案馆,冰芯这类珍贵的地球环境档案正面临不可逆的消融风险。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将拯救这些珍贵档案作为重要任务,通过冰芯提取宝贵的历史信息,了解过去的气候环境变化,从而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模式、机制以及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提供宝贵的样本和数据。

活动现场,科学家们为与施雅风院士同一天生日的寿星们送上了饱含科学家情怀的殷切寄语,并向寿星们送上了生日祝福、亲笔签名的生日贺卡以及“遇见@科学家”定制文创纪念品。上海科普大讲坛自2009年举办至今,已经邀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内外院士在内的451名顶尖科学家,开展了279场精彩纷呈的活动,累计2900万名线上线下公众聆听了讲座。上海科技馆品牌活动“遇见@科学家”每月选出一位当月出生的杰出科学家,围绕该科学家的科研领域开展教育活动,邀请与科学家同一天生日的观众参加上海科技馆举办的“科学家生日会”。自2019年举办至今,已经邀请了97位各领域科学家,开展了75场活动,惠及约185万名公众。

看看新闻记者: 朱齐越

编辑: 朱齐越

摄像: 林羡德

责编: 李吟涛

猜你喜欢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屯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1